首页 基因百科 遗传基因 血液检验 ( Page 49 )

血液检验

热不稳定试验

(一)原理 不稳定血红蛋白易受热变性,加温50℃即可出现沉淀。根据被沉淀的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出变性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二)试剂 0﹒1mol/L Tris缓冲液(pH7.4),氰…

2023-11-18 902

抗球蛋白试验(AGT)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实验。Coombs 于1945 年建立该试验,将人血清注射到兔子体内,得到兔抗人血清蛋白抗体,也称为抗人抗体。如果患者红细…

2023-11-18 986

丙酮酸激酶(PK)荧光斑点试验

同PK活性测定。酶反应消耗NADH(有荧光)产物NAD+无荧光。因此PK缺乏者的红细胞荧光消失减慢或不消失。 【参考范围】 正常人37℃,25分钟内荧光消失。 【临床意义】 PK缺…

2023-11-18 239

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

【测定原理】 PK 活性测定的原理基本同PK 荧光斑点试验,主要不同的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结果。在10 分钟内、波长340nm 下,测定孵育液中NADH 吸光度的变化,通过测…

2023-11-18 428

如何正确认识血小板功能检测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价值

张真路 张李涛(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内皮损伤基础上的血小板活化、黏附及聚集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基础。因此,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以减少血栓栓塞事…

2023-11-18 650

冷凝集素试验

1﹒检验方法学 (1)原理: 冷凝集素试验(col d agglutinin test):冷凝集素为可逆性抗体,在低温时与自身红细胞、“O ”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当温度增高时,凝集又…

2023-11-18 819

血小板功能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血小板在参与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TXA2、5HT引起血管收缩:PDGF、β-TG、PF4刺激平滑肌细胞引起动脉硬化,GPIIb/IIla纤维蛋白原受体活化引起血小板…

2023-11-18 792

血小板功能——实验室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有效性的方法

心血管疾病作为美国乃至全球第一杀手,占到患者死亡的30%左右。研究者现在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的。但是,当斑块破裂时相关成分会出现在动脉细胞外基质中,从而开启血小…

2023-11-18 767

血小板功能检查与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血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由其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功能检查已成为临床重要的常规检验手段。 …

2023-11-18 483

异丙醇试验

不稳定血红蛋白在溶剂异丙醇中的稳定性下降,观察是否出现混浊,以判断是否存在不稳定血红蛋白。测定时温度不能超过37℃,否则会有假阳性。 (一)参考值 阴性。 (二)临床意义 本试验用…

2023-11-18 885
1 47 48 49 50 51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