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分子在转录后的调控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大量的内含子被剪切,5’端加帽,3’端加尾,其中外含子的剪切存在大量的可变剪切,但其调控机制一直不太清楚。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NGS的发展,积累了越来越多的RNA序列数据,发现越来越多新的3’端polyA位点,大量的基因存在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3’端polyA位点,并且最远端的亚型(长3’UTR)通常仅在神经系统中大量表达。这些长3’UTR亚型的具体功能与短的亚型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它们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调控机制都是十分有趣的问题。近日,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的Pedro Miura 课题组(第一作者为张治萍博士)在Cell Reports杂志发表了题为Elav-mediated exon skipping and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of the Dscam1 gene are required for axon outgrowth的研究论文,以果蝇中Dscam1这一高度可变剪切的基因为例(有长短两个3’UTR亚型),揭示了其长3’UTR亚型在神经轴突发育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短发卡RNA(shRNA)干扰的方式成功在果蝇神经系统中下调了长3’UTR亚型的表达,发现导致果蝇成年后运动能力严重缺陷,死亡加速的表型,取成蝇脑通过免疫染色发现存在严重的轴突发育缺陷,但检测该基因表达蛋白总量却并没有显著变化。通过第三代纳米孔长片段测序(本文中约2600bp,远远超过以往150bp的长度限制,因而能直接体现长距离序列之间的相关性)的方法,发现其长3’UTR亚型在上游外显子的选择上与短3’UTR亚型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成年果蝇中,所有的长3’UTR亚型都选择跳过第19个外显子,并且其生成受到神经元中特异性高表达的RNA结合蛋白Elav的调控。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转录后调控的不同事件可能存在协调,其机理可能是由于受到同一组织特异性RNA结合蛋白的调控而存在同步性,也可能是由于长距离RNA序列之间由于RNA二级结构的原因存在互相作用。随着第三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将揭示出越来越多这样不同转录后调控事件间的协调作用,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调控机制也会很快得到研究与重视。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19)30722-3
(责任编辑:tqh)
Cell Reports | 高度可变剪切基因与神经轴突发育调控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