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来临前的“癌前病变”,应该如何诊治?最新专家共识建议……

建议收藏结直肠癌(CRC)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CRC新发病例数预计为55.5万[1]。近几年来,我国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上升阶段。 为了降低我国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召开了多次共识讨论会,制定了《中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2年)》(以下简称《专家共识》),内容包括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与状态的定义、预防、筛查与诊断、治疗等多个部分[2-3]。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该共识有什么新的建议吧! 界定CRC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 助力早诊早治 既往关于结直肠癌的专家共识主要侧重点在于CRC筛查,比如:《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2014年,北京)》《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4年,重庆)》以及《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而本文的《专家共识》主要侧重点在于CRC癌前病变及状态概念的界定(表1)。 除以往大家熟悉的癌前病变,即结直肠腺瘤,以及经典的“腺瘤——腺癌”癌变途径外, 《专家共识》指出了其他几种癌前病变,如:广基锯齿状病变(SSL)、传统锯齿状腺瘤(TSA)以及炎症性肠病(IBD)相关异型增生。 表1:CRC癌前病变和状态6大共识意见,有效预防CRC 提起CRC,大家可能更为重视消化道出血、消瘦、腹泻等报警症状,反而对于CRC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足。因此,《专家共识》建议根据CRC及癌前病变危险因素(高龄、男性、家族史、吸烟、肥胖等)对人群风险分层从而筛选出高危受检人群。对该类人群加强教育并督促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表2)。 表2:CRC预防措施10大筛查建议,早期发现CRC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大,直接采用结直肠镜进行人群筛查除了成本效益比低下以外,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推荐采取对平均风险人群进行初筛,再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精查的分层筛查策略(比如:CRC筛查评分等),这更符合我国国情。 虽然CRC发展过程缓慢,从正常黏膜发展至癌可能需要10-15年,但是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结肠镜检查质量以及各地内镜水平的差异。 《专家共识》推荐对于初筛高危人群或选择结肠镜筛查的平均风险人群,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表3)。而在完成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后,不必再为排除可能遗漏的病变而过早过频繁地复查结肠镜,从而造成过度筛查,浪费资源。 表3:CRC筛查手段早期发现很重要, 治疗随访也必不可少!一旦结肠镜发现癌前病变,应立即切除。并且《专家共识》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息肉/腺瘤术后推荐了相应的随访间隔(表4),并且不建议根据主观意识随意缩短随访时间,以避免过度筛查和浪费不必要的资源。 表4:CRC治疗和随访来源: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参考文献:[1]Cao W,Chen HD,Yu YW,et al.Changing profiles of cancer bueden worldwide and in China:a secondaru analysis of the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J].Chin Med J(Engl),2021,134(7):783-791.[2]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等.中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2,39(01):1-18.[3]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等.中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2,39(1):1-18.
(责任编辑:dawenwu)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