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癌症到精神分裂症,肉眼看不见的纳米颗粒正在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尤其在精确定位癌细胞方面,纳米颗粒改进了目前传统的癌症治疗方式,有的放矢,旨在减轻患者痛苦。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澳科学未来会议上,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蒂娜 · 斯滕泽尔分享了团队在研究递送生物制剂的新型纳米颗粒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纳米医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为此,《中国科学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马蒂娜 · 斯滕泽尔。希望影响行业《中国科学报》: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纳米医学这个研究领域,并开展深入研究?马蒂娜 · 斯滕泽尔:我一开始就对医学研究很感兴趣,但最初选择了化学专业,我觉得如果从事化学研究,可以站在新技术的最前沿,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真正地影响整个行业。而如果直接学医,可能更多的是学习一些治疗方法,是别人给你的一些疗法,然后你去试验。后来,我还发现纳米科学可以让医学和化学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它可以开展医学领域的研究,拯救生命;另一方面,它也有化学研究的特点,为创造性和想象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中国科学报》:请具体介绍一下纳米技术在癌症药物研发中有哪些优势。马蒂娜 · 斯滕泽尔:我们研究的初衷是希望使抗癌治疗变得更加有效。现在癌症治疗中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药物不能精确地抵达肿瘤的所在部位,有时候反而会抵达身体的其他地方,进而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我们试图将抗癌药物加入纳米颗粒之中,这样它就可以准确地直击肿瘤的核心部位。我们研发的新一代抗癌药物,它只杀死癌细胞,不会伤害其他健康的细胞。具体做法是,我们将抗癌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之中,并在其表面添加一层物质,这层物质就可以识别癌细胞。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研发一些新的癌症治疗的方式。《中国科学报》:原则上新的药物会更贵,你的团队研发的新一代的抗癌药物似乎在用量上会有所减少,而药效更好。请谈谈成本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马蒂娜 · 斯滕泽尔:我们通过纳米技术将抗癌药物包裹起来,会导致药物成本上升。但我认为不能只考虑药的成本,还要考虑病人在身体和心理上所承受的成本。如果我们能够提高癌症治疗效率,那么整个医疗行业的成本会降低,包括医护方面的成本也是会降低的。想法变成现实《中国科学报》:在纳米科学的研究上,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在中国开展了哪些相关的合作?你在中国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是哪家单位?目前与中国的合作取得了哪些进展?马蒂娜 · 斯滕泽尔: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在中国存在相当多的合作伙伴,我们已经与超过 70 家的中国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政府部门达成合作关系,并有很多共同的出版物。我们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是山东大学,因为我有一个博士生现在山东大学做教授,双方的合作从交换研究学者的项目开始,目前有一个基于蛋白质的纳米技术合作项目。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这一点是我们双方已经达成的共识。同时,我们还在基金上有一些合作,比如给一些新的研究项目提供种子基金,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在这方面的合作比较多,而且有很多具体实施项目。另外,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还跟清华大学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尤其是在纳米科学领域。我觉得中国在纳米医学上有两个领域特别领先。第一个是中国学者对纳米颗粒的理论计算非常出色,他们可以预测纳米颗粒会如何行动、如何表现。第二个是中国的医院对于一些新的科学想法非常欢迎,可能一些想法与传统的医学思维大相径庭,但中国的医院会感兴趣,并愿意去尝试。希望以后我们双方围绕这两个领域可以展开更多合作。《中国科学报》:你提到纳米药物在乳腺癌的治疗方面取得进展。这个药物目前具体是什么情况?另外,纳米医学在其他领域的疾病治疗方面有什么进展或者成效?马蒂娜 · 斯滕泽尔:现在已经有两种主要对抗乳腺癌的纳米药物上市了,目前大部分的纳米药物主要是用来治疗癌症的,因为癌症更容易进行精准的靶向治疗。但是我们也开展其他领域的应用,比如说用纳米药物来治疗帕金森综合征和糖尿病,其实技术原理是一样的。现在还有一个发展非常好的应用领域,就是用纳米药物来治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中国科学报》:目前,纳米医学在个性化治疗领域遇到了哪些具体的困难和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有没有一些治疗的曙光?马蒂娜 · 斯滕泽尔:纳米医学在个性化治疗领域确实面临一些挑战,我们需要针对每一个病人来量体裁衣,比如,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病人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由不同的基因组成,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疾病。找到适合每一个病人的解决方案的前提,是我们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不仅需要很多时间,而且需要很多金钱投入。关于纳米医学在个性化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前景如何,我认为,现在我们的理念和想法已经成型,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如何把想法变成现实,最核心的就是要将整个流程都做到流水线化。还有一点是监管问题。现在一种新药经过临床试验之后再上市一般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其中可能经历一个非常繁琐的监管程序,然后才能被证明这种新药真的安全,从而获准上市。所以,哪怕我们已经发明了一种新药,并经过临床安全试验,但它到底能不能上市,这还是一个前途未卜的问题。利益平等分配《中国科学报》:你研制的第一款新药是否已经问世?关于癌症的治疗,中国在倡导早期癌症的筛查防治,不知道你的团队有没有涉及癌症早期的预防和干预性治疗?马蒂娜 · 斯滕泽尔:我个人还没有上市的新药,但目前跟一些医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有合作,他们研究新的药物,我为他们提供一些科学上的解决方案和支持。比如,我们现在研发一种针对胰腺癌的药物,目前已经进行到对动物的试验阶段,效果非常好。关于中国所倡导的早期癌症筛查与防治,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因为在澳大利亚也有一种说法,最好的预防癌症的方式就是去了解它的成因,然后进行早期的检测和干预。如果我们有一些更加精准的技术能做好检测,就可以在癌症早期发现它。有很多癌症治疗非常成功的病例,就是因为发现和干预的时间比较早。《中国科学报》:你团队的研究成果如果转化到应用领域,产生的经济收益如何分配呢?马蒂娜 · 斯滕泽尔:首先,我们身处大学这类学术机构,是不能赚到很多钱的。如果有药物真的上市并产生经济收益,大部分钱会进入到大学。如果有奖励给予研究人员,我们会平均分配。不管是在出版物还是在经济利益上,都应该平等分配,否则的话可能就无法顺利开展团队合作,也很难产生最后的成果。《中国科学报》: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有没有技术转移机构,帮助老师将其科研成果或者技术推广到市场上?有没有老师自己创业?马蒂娜 · 斯滕泽尔: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有一个知识交换部门,这个部门会帮我们找一些企业上的伙伴,像我们从事的纳米科学研究,如果没有企业合作伙伴,很难将它最后转化成真正的技术。关于创业,我认为学术界的人可能不是非常擅长自己运营一家公司,我们主要依靠学校的平台,以及学校的知识交换部门进行成果的转化。我们学校的知识交换部门在知识产权方面也是非常慷慨的,它会把一些知识产权提供给企业,作为回报,企业会提供一些资金,让我们做新的尝试和科研项目,长此以往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xsq)
用纳米颗粒改进癌症治疗方式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