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对医疗事故黑榜要有公开的勇气

对医疗事故统计排名这个黑榜,应该有向社会公开的勇气。即便完全公开不宜,至少应该按比例将相当部分公开,当然更可以利用网络设个动态版,及时进行更新。只有坚持如此近似“末位淘汰”的方式,才能让所有的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真正提高责任心,避免上“黑榜”,丢饭碗。     隐之(河北公务员)     日前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表示,今年卫生部将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统计排名,严重的将通报并实行责任追究。     全国医政会议上重视该问题,应该是一种必然。可能是因为新闻渠道更畅通了,当然更可能是医疗事故确实在增多,反正相关消息近期出现频繁,而且有些事故非常低级离谱,令人震惊。比如在湖北,有八旬老人右腿骨折了,医生却替其“接”了左腿;还是在湖北,紧接着就出现患者左腹股沟疝气却右侧挨刀的事情。     而以统计排名通报的方式对付医疗事故发生,应该是个不错的狠主意。如果某医院被通报医疗事故发生得多,患者自然就会用脚投票。只是该消息令人有些不解:对医疗机构严密监管,对医疗事故进行统计,对严重事故予以通报并追究责任,不正是卫生部的分内之事吗?不是每年、每月甚至每周、每日的必备功课吗?然而看报道的相关内容和语气,似乎并非如此———若是一直在坚持这样做的话,卫生部不会将此做法当成遏制医疗事故发生的杀手锏,专门如此强调。     不过无论如何,亡羊补牢还是好的。当前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将医疗事故统计排名通报追责这一好经,念出真正的效果来。对此,笔者认为秘诀只有一条:公开。     根据目前的表述,卫生部虽然要对医疗事故统计排名,但并没有将黑榜完全公开的打算,只是要对严重的个案进行通报。如果真是这样,该做法的威力便会大打折扣。而且,那些严重的医疗事故个案,多数不等卫生部门通报,便早已成为热门新闻了。只处理风口浪尖上的案例,如南京医生下棋导致5个月大婴儿死亡事件,并不足以有效提高多数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也不足以强化公众的信任。     对医疗事故统计排名这个黑榜,应该有向社会公开的勇气。即便完全公开不宜,至少应该按比例将相当部分公开,当然更可以利用网络设个动态版,及时进行更新。只有坚持如此近似“末位淘汰”的方式,才能让所有的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真正提高责任心,避免上“黑榜”,丢饭碗。     这一做法或还会产生一个意外的好处,即让医疗事故鉴定有可能趋向公平。毋庸讳言,当前的医疗事故鉴定,很多都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倾向,而患者一方受制于专业门槛,无可奈何,有些只好走上“医闹”之途。当黑榜出现,一些医疗机构之间成为明确的竞争对手,一旦形成互相监督的局面,对公众获得一些事件的真相,应该是比较有利的。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