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2021中关村论坛的三大主题之一。25日下午,2021中关村论坛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在北京召开。“疫苗”成为本场论坛的关键词。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围绕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概况、各条技术路线疫苗研发进展、关键共性技术、免疫接种策略、不良反应监测及应对、病毒变异对新冠疫苗有效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等主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听听专家怎么说↓↓↓高福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病毒极狡猾,又隐秘”,应对像新冠疫情此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三个步骤,首先科学作为基础,其次公众的理解、参与和依从非常重要,最后是有条有理的行政决策,这样做就一定能把病毒“闷死了”。“一定要坚持科学求真、行政务实的态度”,高福说道。此外,在介绍病毒变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时,高福表示这是一场“永恒的猫鼠游戏”,疫苗能提供基础免疫,能减轻疾病的负担,大家对疫苗要有信心。并强调,“我们一定要世界共享疫苗。世界如果不共享疫苗,病毒将会共享世界”。这是防止病毒在全世界传播的一项重要战略。尹遵栋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主任尹遵栋介绍了新冠病毒疫苗免疫策略和接种进展,表示目前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面临变异株、国际人员流动、疫苗接种不均衡等问题。截至9月21日,全球有315个候选新冠疫苗在研发,其中194个处于临床前期,121个处于临床试验中。有了疫苗后如何更合理使用疫苗?尹遵栋表示,在制定新冠疫苗免疫策略时,还要考虑目标人群疾病风险、新冠疫苗保护效果、安全性、完成目标人群接种速度等五个方面的因素。杨晓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表示,“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的斗争史,疫苗是人类同传染病斗争的有力武器”。要在诊断、治疗、预防三个领域,发挥创新优势,开展全方位技术攻关。杨晓明强调,中国的新冠灭活疫苗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突破,才使得我们走得快、走得好且供应量多,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国际认可。夏宁邵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夏宁邵介绍了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情况,作为我国新冠疫苗研发的5条技术路线之一,采用鼻腔喷雾接种,单剂接种后24小时即产生免疫反应,能满足快速应急需求,两剂接种免疫后保护效果可维持较长时间,且对老年人有良好免疫应答。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可以与新冠灭活疫苗联用,优势互补可协同增效。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Sf9细胞),该疫苗将新冠病毒的基因引入昆虫细胞生产出高质量的重组疫苗蛋白并进行精致纯化,并详细介绍了抗原选择和疫苗设计路线。魏于全表示,国际上利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生产并成功上市的疫苗有7种,安全性高。目前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Sf9细胞)已经完成Ⅰ期Ⅱ期临床研究, III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
(责任编辑:dawenwu)
国产鼻喷新冠疫苗接种24小时即起效!最新进展来了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