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

(图片来源:中国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7月22日10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指出“做好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推行工作。岗位设置方案的备案核准和变更工作有序开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下一步工作安排: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继续扩大聘用制度推行面,研究提出解决编外用人问题政策思路。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启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制度,分行业制定公开招聘办法。出台促进事业单位创业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的意见,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发言人李忠的这两句话已经说明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已成定局。

    资料显示,目前在编的3100多万事业单位人员中,大约有800万医院工作人员。

    外界分析,之所以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跟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相关。据记者了解,目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尘埃落定,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事业单位已开始缴纳社保,但是却留有一个“死角”未解决:这次养老保险改革并未统筹考虑编内、编外人员,解决编内、编外“同工不同酬”的遗留问题。

    多年未解的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安置问题,成为事业单位接下来编制创新改革的起点。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而事业单位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情况。其中,全额拨款、差额拨款是财政全部或者部分负担“人头费”。

    编内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跟编外人员有着不小的差别。在事业单位存在“用工双轨制”的情况下,普遍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

    “编外员工干得再多、干得再好,通常和编制内员工没法比。收入差距是一方面,还难以享受到编制内员工完整的福利待遇,如落户口、评职称等,得不到平等的机会。”张红向记者表示,“在同一个单位干同样的工作,编内和编外却享受不一样的待遇,进不了编制内,就永远是‘二等公民’。”

    报道指出,高校、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制,对于就职于这些单位的编外人员而言,或许是福音。

    杨宏山建议,在高校、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制全面推进前,可通过试点探索新思路,出台新政策,进行多样化政策试验。对于一些不适合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可适当通过劳务外包精简人员编制,提高工作效率。

    网友说

    @小提包
    编制取消后,如何能做到平衡、平等,相关福利政策如何更好地分配,人员如何做到合理化的管理,是改革后我们要事先预见的问题。

    @高创
    编制已严重制约了医改进程,尤其影响到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更关系到社会公平。

    @仲鸣
    医改到了深水区,遭遇到人事制度改革这一瓶颈,最核心问题就是编制问题,这道坎如不能通过,许多措施将难以推进。
(责任编辑:陈雪礼)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