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调结果看,广州此次疫情有2个特点!这几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1,004

医路向前巍子A-A+调查人员推测认为爆发的最可能原因就是“飞沫传播”,空调则是“帮手”。5月21日,广州突现1例本土病例,这是广州时隔276天再现的本土病例,打破了广州的平静。 自此,广州“荔湾区”几个字开始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5月28日公布,继21日广州市荔湾区出现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75岁郭某)后,至28日14时,广州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例、无症状感染者10例。 他们不少都与确诊病例郭某有关联,为共同居住、共同就餐、共同托管等相对密闭的场合受到感染后造成的传播,属同一感染链条。 对此,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在5月27日的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此次疫情传播有2个特点: · 感染者之间有明确的传播链条;· 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现在病毒可以通过吃一顿饭,短暂的非直接接触传播”。一间早茶店、没戴口罩! 从公开流调结果来看,位于荔湾区的“又一间茶点轩”或成本轮传播的中枢。 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公布的信息,荔湾区74岁的确诊患者宋某某,此前曾与郭某同在荔湾区康王中路668号“又一间茶点轩”(中山七路店)喝早茶。 而郭某是5月21日第一个被发现的本土病例。 郭某的丈夫——76岁的陆某23日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次日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 而宋某某这边,她11岁的孙子许某某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她的儿媳雷某某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这三人同住一起。 她到侄女宋某明家做过客,宋某明也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而孙子许某某又传染给了他托管班的同学。…… 另据广东茂名市卫健委通报,5月25日,茂名市在对广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筛查中,发现了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姚某。姚某是广州荔湾区“又一间茶点轩”服务员,曾于5月19日上午为郭某所在餐桌送餐,期间未佩戴口罩,判定为其密切接触者。 据第一财经梳理,从“郭某——宋某某——雷某某——王某”仅仅在5月19日到5月24日的六天时间内,病毒就传了三代。 “广州已经很久没出现病例了,现在天气又热,大家确实有放松警惕的现象,扫码、出门戴口罩等,心里感觉可有可无。”家住荔湾区的刘女士告诉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出现病例后,周围戴口罩的人又显著变多了。 餐厅感染不是个例,病毒传播有多快? 餐厅吃饭传染不是个例。2020年4月初《传染病学》(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在网站发行了一篇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涉及了一同在餐厅就餐的3个家庭,共10人感染。 调查人员推测认为爆发的最可能原因就是“飞沫传播”,空调则是“帮手”。 研究提到,较大的呼吸飞沫(> 5微米)在空气中保留时间很短,移动距离也有限,通常<1米。患者A1与其他桌子,尤其是桌子C的人之间的距离都> 1 米。 但是,来自空调的强劲气流可能会将液滴从C桌传播到A桌,再传播到B桌,然后再传播回C桌(出风口→C→A→B→进风口)。 而不仅仅是一呼一吸之间,在人与人的接触之间,病毒也在传播。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20年5月14日报道,一项由公共媒体机构日本放送协会(NHK)和健康专家合作完成的实验,向人们展示了当一个被感染的人去餐厅就餐时,细菌和病毒在餐馆里的传播情况。 实验中,有10名参与者进入餐厅用餐,其中一个人模拟“感染者”,将“感染者”的手上涂满荧光材料,以此来模拟病毒在室内的传播过程。其他的每个参与者,在不考虑潜在污染的情况下,像往常一样就餐。 在用餐半小时过后,参与者被投射在黑光灯下,“被感染”的地方会被荧光照亮。实验结果显示,手上的“病毒”快速扩散,不仅沾到了“感染者”的嘴边,而且扩散到餐盘桌子杯子上。此外,同桌的其他食客也粘上了不同程度的“病毒”。 疫情还未结束,外出就餐注意4点! 1. 就餐前,一定要洗手。 图来自中国疾控中心 2. 在餐厅就餐时,要尽量避免面对面就坐,可以选择同向而坐,且相隔1米以上。 3. 尽量缩短就餐时间,减少同行人员之间的交流。 4. 如餐厅就餐人员较多,也可选择打包带走。文章转自:健康时报
(责任编辑:dawenwu)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