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近日发布的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和《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借鉴推广三明经验,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11月25日起,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培训班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
此次培训由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举办,将通过举办2期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班和5期公立医院院长培训班对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医改、财政、发展改革(物价)、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职能处(室)负责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委管医院、医改综合试点省所有省级医院、试点城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院长等进行集中培训。每期3天,年底前结束,预计将培训1700多人。
据介绍,举办此次培训班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改革政策落地、推广医改典型经验的重要举措。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尤其是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方面是前期医改试点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乃至有关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与认可。通过推广三明市的有关做法和经验,有利于加强各地对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和路径的透彻理解,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信心,提高改革的实际操作能力。
截至目前,已举办2期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班,来自31个省(区、市)的460余名行政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注重政策解读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专题授课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分组讨论与现场座谈相结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分别对公立医院财政投入政策、医疗价格改革进行了权威解读,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司局重点介绍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和药品招标采购等政策。三明市医改团队对三明市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等作了详细介绍。相关专家对三明的做法进行了分析。12月5日开始,另外5期公立医院院长培训班将连续在福建三明举办。
下面是《求是》杂志的今年刊登的对医改模式的剖析部分节选:
一、强化政府责任:把好医改大方向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采购由政府来承担,实行零差率后减少的收入,绝大部分由市、县两级财政来补偿,从源头遏制医院的创收动机。
其次,加强统筹协调。明确由一位经验丰富、业务娴熟、有勇气、有魄力的市领导分管医改工作,市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药监局、审计局等部门通力配合,实行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减少利益掣肘,改革的统筹协调性全面提升。
第三,加强管理考核。政府财政投入增加后,为增效益、堵浪费,就要加强对医院的绩效考核。院长考核内容6大类40项,包括办医方向、医院管理、医院发展、服务评价等方面,每项都有量化标准,尤其是药品收入占医药总收入比例(药占比)、平均费用、平均住院日等都严格控制标准,院长的年薪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发放。
医药卫生不同于其他领域,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不能简单套用市场经济原则。过度迷信市场的作用,简单借鉴企业改革的经验,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使其成为资本逐利的场所,是与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背道而驰的,各地实践也已证明这样做难以取得成功。改革,就是要把政府的责任承担起来,加大投入,做好监管,把好改革的大方向。三明市正是从这一基本原则出发,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二、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牵住医改“牛鼻子”
三明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收入主要由市、县级财政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每个月分析、公布医药总费用、药品收入、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并与考核和收入分配挂钩,对辅助性、营养性、高回扣药品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医务人员因病施治,合理诊疗,有效规范了医院管理和服务行为,大幅减少了过度医疗现象。
改革三年来,全市22家公立医院药占比从2011年的46.77%下降到2014年的27.3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16个百分点;医务性收入占比从2011年的39.92%上升到2014年的63.06%,人均医药费支出(按全市273万人口计算)从2011年的289.51元下降到2014年的204.50元。三明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药费仅为1140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53元)。我们调研所到的尤溪县医院、尤溪县中医院、将乐县医院、沙县医院等,无不在改革中实现了药占比下降、医务性收入占比上升和人均医药费支出的下降。
三、实行医院院长和医生年薪制:赢得医改主力军
三明市医院院长实行年薪制,薪酬标准由政府定,资金由财政负担。2014年院长年薪从20万元到38.13万元不等。市医改领导小组每年根据院长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院长年薪和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医生也实行年薪制,年薪与岗位工作量、医德医风、社会评议挂钩,不与药品、检查、耗材等收入挂钩,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角色,不必再为创收考虑。
目前,全市对医师、技师和临床药师按不同职级岗位核定10—25万元的年薪水平,远高于改革前的收入水平,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在将乐县医院,我们随机了解到,一位主任医师2014年的年薪已经超过20万元。
在对院长和医生实行年薪制、大幅提高合法收入的同时,三明严厉打击非法收入,极大提高医疗贿赂的风险和成本。为斩断黑色利益链条,三明实施重点药品监控机制,建立全市重点跟踪监控品规(厂家)目录和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有回扣行为的生产企业,要求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1—3年内停止从该企业进货。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要求医院每月公开抗菌药物用药量前10名的品规及其开具医生信息,对连续3个月排前三名的抗菌药物暂停使用,对责任医生进行诫勉谈话。严格控制大检查,要求二级、三级医院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分别控制在70%、75%以上,检查费用占医疗总费用分别控制在3.5%、5.5%以内。对收受回扣的医务人员,视情节轻重,暂停或吊销其执业证书。对相关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暂停财政拨款,对违规费用不予结算。
四、强化“三医联动”:找到医改突破口
医改推进的难度之大、复杂性之高,使其成为世界性难题。在强化政府责任、取消以药补医之后,如何控制虚高的药价,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如何实现医保基金的有效监管、可持续运营?为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三明市实行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在医疗领域改革的同时,综合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三保合一”的医保基金改革。
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至关重要。药价降不下来,直接导致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其他任何改革成果都会被这一利益黑洞抵消掉。怎么办?三明市在药品招标采购中实行限价采购方式,大幅挤出药价虚高的水分。原本省级招标采购药品实行15%加成率,药商就会用“高定价、高回扣”的方式公关,导致药价虚高顽疾难愈。
三明市在省级招标采购后,市里再进行限价采购,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价格低者被采用,药价的大量水分被挤出。有的药品第一次招标采购时价格210元,经过限价采购,竟然降到7元多。限价采购彻底扭转了多年来公立医院总药品费用年年快速增长的局面,也为压缩医药支出总费用、缓解看病贵和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明市统筹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保合一”成立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由市财政局代管,统一与医院结算。三明市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一直以来,全国各省市的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分别由卫生部门和人社部门管理,分属不同的主管领导,经常会因为各自利益,互相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三明市“三保”和“三医”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市领导主管,解决了重复参保、政策执行不一致、管理成本高等问题,管理效率和改革效率都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同时,通过差别化的医保支付政策(一、二、三级医院住院费用最高报销比例分别为95%、85%和70%),引导群众理性就医,基本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三明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三医联动”、“三保合一”,医改才能够顺利、高效推进。
(责任编辑:lgh)
三明模式真的全国推广了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