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是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肾功能衰竭系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证。
急性肾衰竭(ARF)的诊断标准为肾功能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周)迅速减退,使肾小球滤过功能(以Ccr表示)下降低至正常值的50%以下,BUN及Ser迅速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急性尿毒症症状。若发生在原有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上,Ccr较原水平又下降15%。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是多种慢性肾病的后期阶段,表现为毒素潴留、代谢紊乱的证候。慢性肾衰竭病情危重,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急性肾衰竭可进行血液净化疗法,单纯采用标准血液透析(HD)或CRRT(或+Hn),同时针对病因给予补液、抗炎、激素等治疗。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应对已有的肾脏疾患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对轻中度慢性肾衰竭及时进行治疗,延缓、停止或逆转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止尿毒症的发生。一旦发现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致病情加重的可逆性因素时,应予积极处理,能解除可逆性因素者,再加上护肾、扩张肾血管、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予透析治疗,病情均可好转,恢复原水平。
目录
1.肾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肾衰竭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肾衰竭有哪些典型症状
4.肾衰竭应该如何预防
5.肾衰竭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肾衰竭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肾衰竭的常规方法
1肾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肾衰竭的发病原因如下: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主要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
急性肾衰竭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将急性肾衰竭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由于肾前性急性肾衰竭久不缓解即发展为急性肾小管坏死,而两者在治疗上差异较大,故需明确鉴别。诊断肾前性急性肾衰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有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的因素,尿相对密度>l.020,尿渗透浓度>500mmol/L,钠排泄分数
2.血液检查 因CRF时均有贫血,故血常规检查对CRF有重要提示作用。其他检查包括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测定;血电解质水平测定。
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上升,尿液浓缩-稀释功能测定提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
3.肝功能及乙肝两对半检查。
4.血清免疫学检查 包括血清IgA,IgM,IgG,补体C3,补体C4,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群CD4 /CD8 比值等。
5.营养不良指标检测 测定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素白和低分子量蛋白。极低水平的胆固醇也被认为是营养不良的指标。
影像学检查
1.肾脏B超 肾皮质厚度
2.其他 常规做心电图、X线胸片、骨片及胃镜检查,以及某些特殊检查如X线造影、放射性核素肾扫描、CT和磁共振等对确定肾脏的外形、大小及有无尿路梗阻、积水、结石、囊肿和肿瘤等有帮助。
6肾衰竭病人的饮食宜忌
肾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原则如下:
1 宜摄入优质蛋白质 肾衰竭患者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宜摄入高生物效价的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瘦肉等;避免摄入低生物效价的蛋白质,如:豆类,豆类制品,面筋制品,核果类等。控制主食中米和面食的摄入,以麦淀粉、土豆粉、藕粉代替,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以避免体内产生较多的含氮废物。建议患者每天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为 30-40g。
2 摄取足够的热量 肾衰竭患者在限制蛋白质摄取时,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包括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淀粉为首选,其次可选择玉米粉、土豆粉、藕粉等主食,以满足能量的需求。肾衰竭患者其热量的摄取以 30-35大卡/kg·d ,每日总量在2000-3000 大卡,能量的85%-90%来源于淀粉、少量米面和脂肪。
3 限制盐的摄入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摄入过多的钠会加重肾脏的负担,造成高血压、水肿,建议每日摄入盐量为 2-3g,有严重水肿、高血压时每日在 1 g 以下。避免食用咸鸭蛋、咸菜等腌制食品,可用其他调味料改善饮食的口味,以增进食欲。
4 限制钾的摄入 肾功能不好的患者,身体无法有效代谢过量的钾,应少选用钾离子含量高的疏菜水果,如香蕉、橘子、各种绿色蔬菜等,并避免生食蔬菜;其它如咖啡、浓茶、果汁、鸡精等钾含量亦高,避免食用。
5 控制水的摄入 肾衰竭的患者,水钠代谢障碍,过多的水分积聚在体内无法排出形成水肿。指导患者少量频饮,一口水分数次缓慢下咽;吃口香糖;夏天口含冰块儿的方法以改善口渴症状。一般经口摄进的液体量不可超过全天排尿量加500ml为宜。
6 增加钙的摄入 肾衰竭的患者由于血钙降低易造成骨质疏松,肌肉痉挛。所以应尽量摄入钙含量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芝麻酱等。尽量减少食物中磷的摄入,如在烹调鱼和瘦肉时,可用水煮一下捞出,再进行热炒,便能有效地减少鱼和肉的含磷量。
7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忌羊肉、海鲜等辛辣刺激性发性食物,忌硬食及油炸食品,避免消化道出血,宜软食 。并且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改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水平。
7西医治疗肾衰竭的常规方法
延缓或逆转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对策如下:
一级预防
对已有的肾脏疾患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CRF的发生,称为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对轻中度 CRF及时进行治疗,延缓、停止或逆转CRF的进展,防止尿毒症的发生,称为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基本对策包括以下几方面。
病因治疗
如对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坚持长期合理治疗。
避免或消除 CRF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如肾脏基础疾病的复发或急性加重、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急性血容量不足、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重症感染、组织创伤、尿路梗阻、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如严重心力衰竭、严重肝衰竭)、肾毒性药物的使用不当等。
阻断或抑制肾单位损害渐进性发展的各种途径
保护健存肾单位对患者血压、血糖、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幅度等指标,都应当控制在“理想范围”。①严格控制高血压:24小时持续、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对保护靶器官有重要作用,也是延缓、停止或逆转CRF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透析前 CRF 患者(GFR≥10 ml/分)的血压,一般应当控制在 130/80 mm Hg 以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还有其独特地减低高滤过、减轻蛋白尿的作用。②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90~130 mg/dl,糖化血红蛋白 <7% ,可延缓CRF 进展。③控制蛋白尿:将患者尿蛋白控制在<0.3 g/日,或逐渐减轻微量白蛋白尿,均可改善其长期预后,包括延缓 CRF 的进展和提高生存率。④饮食治疗:应用低蛋白、低磷饮食,单用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可能具有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⑤其他:积极纠正贫血、减少尿毒症毒素蓄积、应用他汀类降脂药、戒烟等,很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急性肾衰竭可进行血液净化疗法,单纯采用标准血液透析(HD)或CRRT(或+Hn),同时针对病因给予补液、抗炎、激素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