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专题论坛《妇女健康—围产期保健与检验技术》(6月18日)

赵先兰教授做《易栓症与不良妊娠相关性》专题讲座

 
    中华检验医学网特约报道员李肖甫报道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邀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赵先兰教授《易栓症与不良妊娠相关性》专题讲座。

    赵先兰教授从临床病例出发介绍了易栓症与妊娠期疾病的相关性。产科一些妊娠相关性疾病的发病与易栓症有关,特别是复发性流产及子痫前期与易栓症的关系已经引起产科学界的重视,成为目前产科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易栓症高风险孕妇需要早期发现和干预,并且对确定易栓症患者的孕妇进行孕期的指导,同时要减少医源性易栓症的发生。此外,对于易栓症孕妇,要对胎儿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产科易栓症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可以延缓其发病孕周保证胎儿顺利分娩。
赵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产科易栓症还与复发性流产密切相关,对于复发性流产的患者一定要检测其凝血因子指标。并针对其临床表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赵教授还介绍了早发型子痫前期同易栓症的关系,由于早发型子痫前期对母体和胎儿的危害性大,且易栓症导致的子痫前期具有复发性和多脏器功能受损,因此对于胎儿的危害更大,此类患者在孕期需要进行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的血流监测,并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

    授课后,赵先兰教授接收中华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表彰奖。

    张梦真教授做《围孕期宫颈癌实验室筛查》专题讲座

 
    中华检验医学网特约报道员李肖甫报道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邀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梦真教授《围孕期宫颈癌实验室筛查》专题讲座。

    宫颈癌是危及妇女健康的第二大杀手,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及宫颈癌发病年龄年轻化,妊娠合并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增加,经统计,99.7%的宫颈癌伴随着HPV的感染,因此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张教授在报告中提到,HPV检测是筛查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手段,从HPV的感染到宫颈癌的发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十分有必要进行宫颈癌筛查,临床上主要通过细胞学以及HPV DNA的检测进行筛查,可以有效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HPV筛查方法众多,而筛查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发现高危型HPV的感染,因此HPV应用于宫颈癌的初筛,尤其是HPV16/18分型在人群筛查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教授还指出,孕前常规筛查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宫颈癌病变,并进行治疗。因此围孕期宫颈癌筛查应得到重视

    授课后,张梦真教授接收中华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表彰奖

    胡孟彩教授做《围产期保健与监测技术》专题讲座

 
    中华检验医学网特约报道员李肖甫报道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邀请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胡孟彩教授《围产期保健与监测技术》专题讲座。

    胡教授从预防出生缺陷的角度展示了围产期保健的重要性,围产期保健是指妊娠前、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新生儿期为孕母和胎、婴儿的健康所进行的一系列保健措施。目的在于加强高危妊娠的监护与管理,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围产期保健的一大环节是孕前保健,包括出生缺陷高危因素的评估、健康检查以及实验室辅助的检查。除了常规的检查,也要根据临床进行一些例如TORCH等备查项目。以便针对性的进行保健的指导。另外一个环节是孕早期和孕晚期保健,孕早期是胚胎、胎儿分化发育阶段,在此阶段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干预,容易导致胎儿致畸或发生流产,引发出生缺陷,对于孕早期的保健是整个围产期保健的重中之重,而孕晚期的保健除了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彩超辅助检查也可以降低早产,防止缺陷儿的出生起着重要作用。

    胡教授还介绍了围产期保健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列举了早期,中期的唐氏筛查的作用和,并且指出了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唐氏筛查的先进性和局限性。以及侵入性检测对于高龄产妇也的必要性,对判断胎儿非整倍体、镰刀型红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授课后,胡孟彩教授接收中华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表彰奖

    罗晓华教授做《妊娠期代谢性疾病实验室检查新进展》专题讲座

 
    中华检验医学网特约报道员李肖甫报道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邀请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罗晓华教授《妊娠期代谢性疾病实验室检查新进展》专题讲座。

    罗晓华教授以妊娠期糖尿病和子痫前期等疾病为切入点介绍了通过实验室检测相关指标进行此类妊娠期代谢疾病的监测。妊娠期代谢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一旦成立,即表明近、远期母儿的健康有着很大的风险,产科应该重视这种风险性,加强筛查力度,建立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措施,有效改善预后。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罗教授认为需要进行血糖以及尿酮体的监测并加以控制,并且指出连续血糖动态监测最好仅用于血糖控制不理想和需要胰岛素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尿酮体对于防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性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等作为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的生物标记物的预测价值。

    罗晓华教授还就如何有效地应用各种理化指标对子痫前期进行早期的诊断和预测进行了探讨,推荐从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进行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和筛查,指出平均动脉压、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促血管生成因子(PLGF)、抑制血管生长因子(s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以用来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并且多项指标联合可以提高其预测的准确率。与此同时也指出了这类指标进行预测的局限性。
    
    授课后,罗晓华教授接收中华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表彰奖。
(责任编辑:陈雪礼)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