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组织卖血队伍承担村镇献血任务

本报讯 (记者 栾吟之 通讯员 周峰)听闻郊区村镇接到献血任务,两名“血头”主动上门,很快组织来一支“浩浩荡荡”的献血队伍……记者从昨天青浦区检察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类非法组织卖血现象已发生多次,自1997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批捕17名无良“血头”,涉及浦东、青浦、松江、嘉定、奉贤、崇明等地区。检察机关针对这一问题发出检察建议,市卫生局正在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并将通过增设街头献血设备、完善献血回访等措施,加强无偿献血管理工作。

    去年6月,犯罪嫌疑人施某得知青浦区某镇有献血任务,主动上门联系该镇村干部王某,自称可以组织人员完成指标,正为献血指标烦恼的王某立即同意。此后,施某和刘某一起从浙江平湖组织人员到青浦卖血,称“每卖血400cc可以获利800元”。7月6日,18名被招募人员前往青浦验血,两周后到献血点抽血。每名献血者可获得1600元营养费,但“血头”只付给每人800元,刘某从每名卖血者那里获利350元,施某获利450元。

    两名“血头”交代,组织卖血有着“严格程序”,分为四个步骤。首先,通过网络或村镇宣传栏,获取献血指标等信息;之后,到偏僻地区散发“爱心献血”小广告,或利用老乡、同事、朋友等社会关系,以“高价”招募卖血人员;第三步,制作假身份信息,冒充本村人士体检、抽血;最后,“血头”再与村委会有关负责人结算血款,牟取暴利。刘某交代,血站对身份审查的疏忽大意让他们有机可乘,工作人员采血时,只要看到村干部带来的人,一般都不再严格审查身份证件,而本市血液管理系统只能查到市民献血情况,对外省市冒名顶替者难以监控。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非法组织卖血危害巨大。有的卖血者为了赚钱,往往短时间内多次抽血,且每次抽血量较大,不仅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影响血液质量。而假身份证件还会影响血液质量追溯链,导致不合格的血液进入血库,增加传染病的风险。此外,卖血行为也与《献血法》中“完全自愿,没有任何经济报酬或胁迫”的无偿献血制度相悖。

    针对这些情况,青浦区检察院会同市检察院侦监处开展调研,市检察院还向市卫生局发出一份 《检察建议》,提出增强献血指标数设置的科学性、加强献血过程的管理、严格执行无偿献血工作制度、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等五项建议。

    日前,市卫生局开展“打击非法组织他人卖血”专项治理活动,建立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血液管理机构、采供血机构及社区等多方联动防范机制,进一步完善关爱、激励献血者的机制。全市正在增设街头个人自愿无偿献血设备,鼓励无偿献血,并对献血者加强常规回访。青浦区血站在接受献血时不仅查看身份证,还增设查看临时居住证、务工证等手续。浦东新区血站制订了《证件审查工作制度》,规范证件审核操作,杜绝防止冒名顶替献血等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