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医疗器械与农民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医疗器械在农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器械的监管、保障农民用械安全有效不仅是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当下的市场所需。 ■现状堪忧 考察当前农村医疗器械使用的现状和特点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给农民的身体健康安全埋下隐患。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医疗器械比较匮乏,整体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陈旧老化,缺少必要的、基本的和先进的医疗器械;农村卫生室情况更糟,医疗设备还停留在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的水平,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二是医疗器械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规)现象。基层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时常发生非法采购医疗器械,使用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使用假劣不合格医疗器械,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后不销毁甚至重复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使得农民群众的用械安全存在隐患。 三是医疗单位对医疗器械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医疗单位在医疗器械的保管和养护方面不够重视,少有适宜的仓储和陈列环境,医疗器械乱堆、乱放情况严重,导致医疗器械质量不稳定,疗效降低。 四是存在无证经营医疗器械现象。农民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不断扩大,而农村医疗器械的供应渠道狭窄,不法分子为牟取私利便违法经营医疗器械,农村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很不规范。上述问题的存在并非偶然,原因之一是农村卫生资源配置不足,造成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缺乏基本或先进的医疗设备;原因之二是农村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原因之三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造成农村医疗器械供应不足;原因之四是监督管理还比较薄弱,基层监管部门执法力量不足,普遍缺乏医疗器械专业人员,不能满足现实中医疗器械监管的需要。 ■监管有道 上述情况说明,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农村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适当降低医疗器械经营行业准入门槛。可以将一般医疗器械的行政许可下放至县局,依法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促进医疗器械供应网络向农村发展,与此同时,还要依据安全需要,增加无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就可经营的医疗器械种类,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用械需求。 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医疗器械方面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关键岗位(如B超、彩超透视等)须持证上岗,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对医疗器械管理和应用水平。 加大医疗器械管理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器械装备水平。可以在有条件的农村卫生室配备必要的急救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控仪等,以满足农村医疗需要。另外,需要不断改善医疗器械仓储环境,提高医疗器械保管、养护、维修、检测的水平,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加强对农村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管理。要深入整顿和规范农村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严厉查处无证经营医疗器械、非法采购医疗器械、使用不合格医疗器械等违法违规行为,消除监管盲点。特别应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的购进、使用、销毁等环节的监管,坚决杜绝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确保农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labweb)
如何保证农村医疗器械使用安全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