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媛 高军
医院检验科是医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也是患者就医时密切接触的一个窗口。检验工作在疾病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诊断依据,在一些疾病中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北京各医院检验科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工作现状如何?是否能够满足当今临床诊断和治疗需求?近日,本刊记者对北京地区十几家医院的检验科进行了调查、采访。
采访中,专家告诉记者,临床检验最早源于西方。为了解决人体结构和疾病产生的原因,古埃及人、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建立了解剖实验室,并在人体解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病理学。直至1928年,美国临床病理家学会(ASCP)成立了国家注册委员会,专门教育培训非医师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病理学包括解剖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两部分内容,其中临床病理学即为我国所指的检验医学,包括临床检验、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等专业,通常由医院检验科承担相关工作。 我国临床检验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我国临床检验学几乎没有发展。医院检验科规模很小,检验设备比较落后,只有显微镜、目测比色计、温箱等简单的仪器。到了50年代末期,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等自动化设备进入了实验室,但并不普遍。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后,很多医院引进了世界先进检验仪器,检验学在临床得到普遍应用,检验科的建设已成为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检验医学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健康检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生化学领域中,各种疾病的检测项目有了很大发展,如心肌损伤标志物除传统的检测项目AST、LDH(ios-LDH)、CK、(ios-CK)、CK-MB外,又增加了肌红蛋白、肌钙蛋白T(I)、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BNP)等检测指标,对心脏疾病的急性期诊断和危险因素的判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血脂的测定,也从基本的项目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发展到现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等。对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检测,也从单纯的血糖测定扩大到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和β-羟丁酸等新指标。到21世纪,我国很多医院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水平达国际水平。
检验科低学历人员比例过高,影响临床诊疗水平
临床检验在临床的普遍应用和发展如此迅速,那么,北京各大医院检验科人员专业水平及工作现状如何?
日前,本刊记者通过对多家不同级别医院检验科的调查、采访了解到:在一级、二级医院的检验科,中专学历的工作人员占到全部检验工作人员的2/3以上,硕士、博士学历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如北京某职业病防治中心检验科共有7名工作人员,其中5名是中专学历,两名工作人员是大专学历。某远郊区县二级医院检验科,现共有工作人员17人,其中中专学历工作人员有15人,大专学历工作人员有2人,没有更高学历的工作人员。某城区二级医院检验科,现共有工作人员18人,其中中专学历工作人员有11人,大专学历工作人员有5人,本科学历工作人员有2人。三级医院的检验科,中专、大专学历的工作人员虽然相对减少,但仍然占到医院检验人员的1/2以上。如位于西城的一家三甲医院的检验科,共有工作人员58人,中专学历工作人员有8人,大专学历工作人员有31人,本科学历工作人员有14人,硕士研究生和在职硕士研究生工作人员有5人。位于宣武区的一家三甲医院,现有工作人员58人,中专学历工作人员有10人,大专学历工作人员有20人,本科学历工作人员有20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工作人员有6人,博士学历工作人员有2人。 采访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检验科主任邢富瀛说,在我国临床检验最初发展的几十年里,绝大部分检验工作都是手工操作,临床检验工作都是由只有中专学历的检验人员或转业军人来承担,他们对医学知识、数理化基础知识等掌握得非常少,只需要受过技术操作培训,能够将细胞个数数清楚,将单一的血、尿、便、痰标本检验结果作出来交给医生即可,不用分析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许多高科技的现代化检验仪器引进到我国医院检验科,正确、自如地操作这些仪器需要工作人员有一定的英文基础,懂得计算机的应用,并且对仪器控制和试剂反应都要有很好掌控。200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明确提出,医学实验室除了对患者的标本进行各种检测外,还要求提供对结果的解释,以及在实验室所涵盖的范围之内提供正确的咨询性服务。现代检验医学的理念已经突破了过去检验人员只对标本负责的局限,要求检验人员不仅要面对标本,更要面对患者。临床检验科已从单纯提供数据向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转变。
然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北京各个级别医院的检验科,还有一半以上中专学历人员,他们在学校的学时比较少,主要学的是检验操作技术,对检验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比较表浅,对许多检验医学领域内的高、精、尖理论知识没有掌握,他们没有能力给患者提供检验结果的解释。邢富瀛说,目前临床检验科已经不是一个单纯实施简单操作的机构,它应该是集医、科、教、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只有从常规检验操作工作、更高深的研究工作和检验带教工作三方向共同向前发展,才能使医院检验科得到最大的发展。如果医院检验科中,低学历的工作人员比例过高,而具有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的高学历工作人员比例不足,势必会影响检验医学的发展,耽误诊断和治疗。只有检验科工作人员学历提高了,才能有更好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将基础检验操作工作做好的同时,搞好科研工作和带教工作。
邢富瀛告诉记者,目前检验科专家参与临床医生会诊和查房工作非常普遍,检验师给临床医生提供的诊断依据和用药参考意见越来越重要。因此只有那些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数理化基础知识的高学历工作人员才能胜任。邢富瀛说,在宣武医院,肾内科、呼吸科几乎每天都需要检验科细菌室的工作人员前去查房和会诊,而有资格、有能力参加会诊的检验师要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因此如果医院检验科低学历工作人员比例过高将严重影响临床工作的开展。
邢富瀛给记者讲述了两个实例:曾有一位男性患者,因肝硬化住院,病情危重,检查各项指标已排除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的可能。临床医师陷入困境,无法实施对症治疗。在患者危在旦夕的时候,临床医师请来了检验科的一位有一定经验的高学历临床检验工作人员会诊,这位检验人员凭借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时了解到患者30年前曾在血吸虫疫区工作半年以上,存在血吸虫感染的可能,通过检测,他的猜测得以证实,这对临床医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依据。如果当时那位检验人员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患者可能很快死亡,而且可能到死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遭遇车祸后在宣武医院治病期间,检验科一位高学历工作人员反复给刘海若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确诊为菌血症。细菌培养完成之后又使用不同的药物作药敏,最后帮助临床医生找出了一种最有效果的药物进行治疗。邢富瀛说这些工作都是低学历人员无法完成的。
记者在采访邢富瀛时还得知,几乎每一家教学医院的检验科都担负着检验专业或诊断专业的教学工作,这项培养人才工作关系到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问题。能够参与教学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还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检验人员工作繁重且危险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每天工作时间除了吃午饭、上厕所的时间,他们都在不停地操作,一刻也不敢停歇,否则不能及时给患者反馈信息,将影响医生的诊断和选择用药。北京矿物局总医院检验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科室一共有20多个工作人员,还要分成夜班、白班两班倒,每天平均给200多人检查,工作量达4000~5000个检查指标。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科葛副主任说,他们科共有50多名工作人员,平均每天的工作量是13000个检查指标,包括生化室检验、血常规检验、免疫室检验、血凝检验、微生物检验、细菌培养、血气分析等。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苏主任说,他们科室有50多名工作人员,最多的时候,一天的检验量达到29000个检查指标,工作人员就像机器人一样不停操作。如遇到一些血液样本不好采集或血色素比较低的患者时,如婴幼儿、老人、肿瘤患者等,检验科人员还要亲自到临床各个科室去采集血样。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检验科葛副主任还告诉记者,临床检验科是感染几率较高的科室。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天接触的都是各种疾病患者的血、尿、便、痰标本,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这些都是患者身上传染性最强的东西。如当检验人员给一位结核患者作痰培养时,很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染上结核;检验人员在给肝炎患者化验血时,如果不小心将针尖扎到自己手上,很可能感染上肝炎;艾滋病也是如此。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一级防护的状态下工作,精神状态时刻是紧张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有很多工作人员都有焦虑倾向和强迫倾向(如强迫洗手、洗澡等)。
高学历检验人才流失严重
采访中,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科的专家告诉记者,我国临床检验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不均衡,大城市发展迅速,偏远地区发展缓慢。不仅检验科高学历人员缺乏,而且还存在高学历人才流失问题。
最初,中等学校中逐步开设了专门训练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课程(培养中专学历的工作人员),各区县的卫生学校和护士学校就曾经是培养检验技师、技士的大本营。因此,很长时间内,国内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人员全部是中专毕业生。这些中专生在学校的学时比较短,两年时间上课,一年时间实习。课程也比较简单,以检验技术训练为主,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得比较表浅。因此当时培养出的检验技术人员没有能力进行更高、精、尖的专业研究,只限于完成医院里的常规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检验医学发展,1966~1976年的10年中,医学检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有所萎缩。改革开放后,我国检验医学和国外的差距及日益发展的临床医学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1982年开始,在一些医学院校设立了临床检验学专业,1987年我国有了第一批临床检验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到了90年代以后,医学检验专业开始有硕士生毕业,但数量不多,后来又有了博士生和在职博士生,数量也非常少。目前全国将近有30个学校在培养检验专业的本科生,平均每校30人,全国每年约有9000人毕业。从表面上看,医学检验学似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但高学历人才真正能够到从事临床工作的并不多。因为医院内的岗位设置上没有检验医师这个岗位,这些医学检验专业的高学历毕业生分配到医院检验科后,也不可能向检验医师方向发展,甚至在每年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有关部门也根本不允许检验专业毕业的高学历毕业生参加考试,只要从事检验工作,就是技士和技师。
尽管在2003年10月中国医师协会在检验学专家丛玉隆教授等专业人士的呼吁和努力下,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2004年卫生部在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的试点学科中将检验医师准入列入其中。似乎检验人员在医学领域有了名分,但是,具备什么能力的人、具有什么资格的人、拥有什么学历的人可以成为临床检验医师呢?门槛应该设多高?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苏主任说,检验人员到底是检验技师,还是检验医师?什么样的人可以评定成检验医师?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评定标准。宣武医院检验科主任邢富瀛告诉记者,他从事检验工作几十年了,从未接到一份政府下发的、有关这方面的正式文件,规定哪些人可以评定或考取检验医师。
因此,很多学检验的高级人才放弃了在国内医院检验科工作,因为他们认为,大学同样读医学院校,但是学临床医学的人可以考取职业医师资格证书,而他们学习临床检验学的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没有机会是不公平的。很多学习临床检验学的高级人才都选择到国外发展。这些高学历的检验人员到国外,工作非常好找,不仅待遇优越,而且可以考取检验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检验科专家告诉记者,在国外,学习临床检验学专业的人比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因为国内外对培养一位临床医生的要求不同,在国内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人到国外后,很少有人能有机会再从事临床医生职业,大部分医生都是经过再培训后到国外实验室工作。而学习临床检验学的人才可以直接考取检验医师,到医学实验室去工作,这吸引了很多国内学习临床检验学的高级人才。还有高学历的检验人员下海经商,或是到外资企业工作。高学历检验人才的流失将会影响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还得知,我国临床检验专业不仅存在高级人才流失问题,还存在着检验人员就业集中选择大城市,引起全国范围内检验水平不均衡现象。很多高校毕业生都看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他们认为这些大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在一些偏远省市,非常需要这些具有高学历的临床检验学人才的加盟,以便带动那里检验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那些省市有非常多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却很少有高学历检验人才愿意去。宣武医院检验科主任邢富瀛说,我国医学检验若要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赶上国际水平,政府首先要重视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要彻底规范这个行业,还要注重培养一批这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并将人才留住。
(责任编辑:labweb)
京城各级医院检验科现状调查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