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阳性DLBCL患者表达CD30提示预后不良

瑞士卢加诺举行的国际恶性淋巴瘤年会上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EB病毒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即EBV+DLBCL)仅占DLBCL的一小部分,具有不同于EBV阴性DLBCL的活化B细胞型免疫表型、特异性基因表达谱以及遗传标志;另外,与EBV阴性DLBCL相比,CD30表达在EBV+DLBCL中更常见,并且预示着结局不良(Hematol. Oncol. 2013;31[(Suppl 1]:96-150[abstract 9])。

  由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Ken He Young医生等人进行的这项研究,共纳入451例HIV阴性的原发性DLBCL患者,这些患者均有原发肿瘤活检标本的组织微阵列,并且统一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强的松龙的联合化疗方案(R-CHOP)。在这些患者中,27例(6%)EBV编码的RNA(EBER)检测结果为阳性(定义为10%以上的恶性肿瘤细胞有反应)。EBV阳性和EBV阴性患者的中位年龄相近,分别为61岁和64岁,临床特征表现也相近。不过,出现活化B细胞型标志的患者占EBV阳性患者的70%,而占EBV阴性患者的48%或49%(基于基因表达谱和免疫组化结果,采用Visco-Young算法),存在CD30表达者占EBV阳性患者的48%,而占EBV阴性患者的15%。EBV阳性组和EBV阴性组在BCL2、MYC或这两种蛋白的表达上未见差异,但EBV阳性患者无不良的TP53突变,仅18%表现出包括BCL2、C-MYC或BCL6基因的重排。

  分析结果显示,EBV阳性DLBCL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较低,为50%,而EBV阴性DLBCL 患者为62%,即使按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后仍得出相似结果,但组间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的情况与之相近。然而,有CD30表达的EBV阳性DLBCL患者的结局差强人意,中位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7%和35%,相比之下,这两项指标在CD30表达阴性的EBV阳性DLBCL患者中分别为74%和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基因表达谱显示NF-kB途径活化的EBV阳性DLBCL患者存在特异性的表达标志。

  研究者们在另外一篇来自国际DLBCL利妥昔单抗-CHOP联盟研究的报告中解释道,有关老年人EBV阳性DLBCL的描述最早可追溯到10年前,该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体系中的暂定类型,被定义为“发生于年龄在50岁以上、无已知的免疫缺陷或淋巴瘤病史的患者的EBV阳性单克隆大B细胞增殖”。他们表示,对这些肿瘤的理解加深将有助于研发出新的治疗方法,优化临床试验,改善患者结局。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