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世界各国怎样管理献血

编者按: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6月14日命名为“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向世界提供新鲜血液”。1998年,中国正式通过了《献血法》,开始了无偿献血制。12年来,我们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其他国家也在一刻不停地动员大众参与无偿献血,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不少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西班牙:将献血者奉若上宾     

    每到“世界献血者日”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WHO)都会选择一座城市作为全球活动中心。今年,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有幸被选中。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由西班牙和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巴塞罗那卫生当局、献血者协会、红十字会等组织主办。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献血者联合会说,巴塞罗那有幸成为今年世界献血者日全球活动主办城市,是对巴塞罗那以及它所在的加泰罗尼亚大区,努力推广自愿无偿献血的肯定。

    为此,巴塞罗那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6月13日,在市中心的广场上,将由500名无偿献血者和志愿者组成一个红色的献血标志。晚上,将举行“巴塞罗那血液充足”专题音乐会和民众联欢活动。在市中心的蒙锥克喷泉广场,还将举行声光表演。14日,在巴塞罗那市政府举行盛大仪式,对自愿无偿献血者进行表彰和致谢。同时,西班牙及巴塞罗那的文化、体育界知名人士将参与纪念活动。

    西班牙自1984年开始正式实行自愿无偿献血制度以来,已经走过26年的历史。西班牙献血者联合会会长曼塞涅多日前介绍,目前,西班牙全国积极献血(指至少每4年献一次血)者达216万人。2009年共有182万人(次)无偿献血,比2008年增长2.16%。

    曼塞涅多表示,西班牙总结出一条经验———要想动员更多的人献血,就必须尊重献血者、真诚对待献血者,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愿望,要对他们奉若上宾。献血中心工作人员正是这样做的,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无论他是否献血,都会受到热情接待。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献血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经历,让他们感到,他们的奉献拯救了生命。曼塞涅多强调,宣传无偿献血时,必须坚持自愿和非谋利原则,绝不要给公众施加任何压力。

    德国:绝不浪费一滴血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

    随着德国无偿献血人数的不断增加,保证捐献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献血安全,德国制定了严格的规定。《献血法》规定,献血者必须年龄介于18—68岁之间;第一次献血者最大年龄为60岁,其体重最少为50公斤;每人每次最大献血量为500毫升。

    在献血之前,献血者必须接受多项严格的体检。德国汉诺威市血液中心是红十字会的下属机构,该中心负责人雷尔博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些严格的血液检查全部是免费的,献血者通过检查可以获知自己的血型、有无各类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疾病情况。在德国,这些项目全查下来,至少得花1000欧元(1欧元约合8.16元人民币)。

    据记者了解,德国献血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全血捐献。另一种是血浆捐献,即在献血的过程中通过仪器只提取血浆,之后将红细胞再输回献血者体内。研究发现,捐献血浆的方式对身体损伤更小。目前德国大多鼓励血浆捐献,女性每3个月可以捐献一次;男性每2个月可捐献一次。

    记者从各采血机构了解到,德国新鲜血浆采集后,会在4小时内快速冷冻到零下30℃(推荐的保存温度)。保存期为自血浆采集之日起不超过1年。用于分离其他血液制品的血浆,保存期自血浆采集之日起不超过3年。全血只能保存35—42天。用血单位在用血前,必须读取或扫描超过5张的条码标签,以确认产品的采集时间及安全性。如果过期,必须上交过期血液处理中心,集中销毁。

    实际上,德国基本没有过期的血浆。德国红十字会新闻发言人杜博先生表示,目前血浆只能满足80%的医疗需求,因此血液中心、用血单位都非常珍惜每一滴血浆。除了偶尔出现变色、输血袋出现渗漏等情况,才会集中销毁。

    英国:父母献血带着孩子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陈甲妮

    今年,英国国家血液中心已经成立64周年了,在英国人的心中,“救人一命如同喝杯茶,吃块饼干一样容易”这一鼓励献血的理念,早已根深蒂固。记者在英国工作和生活的这些年里,明显感觉到,英国人已经将无偿献血当成了一种传统习惯。

    在英国,父母献血时一定会带着孩子一起去。为方便带孩子的家长来献血,不少献血站及献血车里都设置了儿童活动室,里面放置了宣传无偿献血的图书、漫画、贺卡及毛绒玩具等。孩子来的次数多了,不仅不怕这个地方,而且能逐渐明白献血的意义。

    英国从小学开始,就将无偿献血的内容写入了教材。小学生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定期参观血液中心,了解从无偿献血到分离出血浆等血液制品,再到储存及使用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就了解“献血不影响健康”的道理,长大后成为一名自愿献血者。中学生则会被鼓励在自己生日这一天,用“献血”这件有意义的事情进行纪念。

    目前,英国每年的无偿献血总人数中,青少年占有40%以上的比例,成为无偿献血的生力军。

    法国:时刻提醒献血的好处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唐颐

    在法国,“无偿献血”是件很平常的事儿。据法国血液中心统计,全国平均每年有近400万人次献血。年龄比例为:18—29岁的占32%,30—49岁的占47%,50岁以上的占21%,这些献血者捐赠的血液每年将拯救150万人的生命。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法国的电台、电视台及报纸、杂志、网站上,都会有无偿献血的各种宣传。每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当天,政府还会出面郑重感谢所有献血者,并在当天给所有献血者赠送一朵“红玫瑰”。

    这些宣传活动,都是由法国两大权威的“血液组织”负责的。一个是“无偿献血联合会”(FFDSB),是目前法国最大的,也是唯一“代表法国政府”鼓励无偿献血的志愿者组织,成立于1949年;另一个是“法国血液局”(EFS),也有近60年的历史,由专业医疗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组成,专门负责保证献血者的血液能及时被应用。两个机构的工作相辅相承,都在全国建有强大的工作机构网络和宣传网点。

    记者看到,EFS近日在媒体上播放了题为“献血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的教育片,其中包括:科学家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质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定期适量献血,可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血流速度加快后,脑血流量提高,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一半。男子献血还可减少癌症的发生。《国际癌症》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几率就会提高,适量献血可以调整体内铁含量,预防癌症。这样的宣传片会不定期在各种媒体上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人在宣传时,特别提倡“团结价值”,有一句深入人心的宣传语是这样说的:“给自己一个融入人道体系的机会,参与公共卫生的伟大事业。”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