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项报道显示,简单的血液检测或可预测结直肠癌的复发风险。
Ⅱ 期结肠癌患者行切除术后,通过基因检测可发现循环肿瘤 DNA (ctDNA),这些 ctDNA 可确定最高风险患者的复发情况。该检测结果可帮助医生决定患者是否进行辅助治疗。
该研究纳入 230 例Ⅱ期结肠癌患者,检测结果显示,术后 ctDNA 阳性患者的复发风险极度增高(HR=18,P=2.6×10-12)。虽然目前没有批准 ctDNA 检测癌症,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 ctDNA 可更早地发现肿瘤复发风险,以及有效评估治疗疗效。ctDNA 可发现早期复发,同时也会影响生存,但这需要前瞻性研究证实。
液体活检
“液体活检”在各癌种中的应用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它比组织活检更快且创伤更小。迄今为止的一项最大型研究中,罹患 50 种不同晚期癌症的 15 191 例患者的 17 000 项液体活检已经证实,他们的基因突变与传统活检发现的突变相似。
在一些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与部分患者的术后检测结果相比,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患者的血样中能提前 2~4 周检测出 ctDNA。89% 的这部分患者继而出现复发。
事实上,美国 FDA 刚批准首个血液为基础的基因检测,该检测可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的 EGFR 基因突变。
检测并不完美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对 230 例Ⅱ期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的 1046 个血浆样本进行平行测序评估。结果显示,在未接受辅助化疗的 178 例患者中检测出 14 例(7.9%)的 ctDNA。中位随访 27 个月,11 例疾病复发。相反,
ctDNA 阴性的 164 例患者中,只有 16例(9.8%)复发(HR=18,P < 0.001)。在 52 例接受化疗的患者中, ctDNA 的出现也与较差的无复发生存相关(HR=11,P=0.001)。
总之,与 ctDNA 阴性的患者相比,术后 ctDNA 阳性可显著降低无复发生存(RFS;HR=18,P=2.6×10-12)。 ctDNA 阳性组和阴性组 3 年的 RFS 率分别为 90% 和 0。
单变量分析显示,临床病理的可变因素与 T 分期、淋巴结以及淋巴血管浸润显著相关。但术ctDNA 状态比其他个体风险因素对任何联合治疗
中 RFS 的影响都大。
多 变量分析显示,术后 ctDNA 状态仍然是未接受辅助化疗患者(HR=28)和所有队列患者(HR=14) RFS 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者期待 ctDNA 可以预测其他期别结肠癌患者的 RFS。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抓住肿瘤早期发生发展的蛛丝马迹。
循环肿瘤细胞(CTC)属于游离到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Pet-ct可以发现最小2mm的癌症病灶,而CTC检测可以发现纳米级别的癌细胞。这些来自实体肿瘤原发灶的肿瘤细胞侵润血管,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成为循环肿瘤细胞。随着进入血循环系统,一些CTC变成凋亡细胞 ,一些则随着血液不断循环 ,而另一些CTC则可在某一特定器官处粘附、侵润并穿出血管,最终形成新的肿瘤转移灶,造成肿瘤复发。经证实,CTC浓度与肿瘤进展高度相关,对个体或根据不同临床指标分组的各种肿瘤病人的 CTC 进行亚类鉴别与分析,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CTC 亚类细胞数目的变化,可以确定某一 CTC 亚类与特定临床结果或临床转归(包括预后评估、肿瘤转移、耐药及复发等)的相关性,这些 CTC 亚类细胞能够帮助人们在精确锁定的单个肿瘤细胞上开展更加特异、且更有明确临床指导意义的基因突变检测、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其它各种蛋白及功能性的相关研究,结合检出的突变信息及所涉及的遗传信号通路,可评估根治性手术后患者复发的风险,指导临床及时介入诊疗。
全球肿瘤医生网引进美国赛特生物的CTC Ifish检测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和最准确的CTC检测方法,国内患者可以通过全球肿瘤医生网申请Ifish检测。
适用人群:
a 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b 已行手术治疗后的定期复查患者。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