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周来,因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在欧洲多国陆续暴发。据新华社和央视的报道,截至5月31日,相关疫情已从德国蔓延至瑞典、丹麦、英国和奥地利等国。记者昨天从芝罘区疾控中心获悉,疾控部门目前对该致病菌正在密切监测中,烟台尚无此病菌。同时,疾控中心的疾病监测系统显示,近期甲肝、戊肝等消化道传染病发病呈现增多趋势,再此,疾控中心郑重提示广大市民注意预防。
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大肠杆菌属于细菌。
大肠杆菌是一组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多不致病,且在肠道中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而被动物利用。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或大肠杆菌侵入肠外组织和器官时,可引起肠外感染。有少数菌株可直接引起肠道感染,这些大肠杆菌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有4种,即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主要在小肠内繁殖,致病物质是不耐热肠毒素和耐热肠毒素两种毒素,这两种毒素可引起腹泻。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是国际公认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黏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在此生长繁殖,死亡后产生内毒素,引起肠黏膜细胞的炎性反应和溃疡,出现血性腹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大量繁殖,一般不产生肠毒素,可引起水样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可产生志贺样毒素,可导致出血性结肠炎、严重腹泻和便血。大肠杆菌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清除传染源,对环境进行消毒,以防止大肠杆菌的感染。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