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表明,TP53基因或H3.3组蛋白中的突变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帮助分类一些中国的低级别(lower-grade )胶质瘤病例,这些病例缺乏其他已知的分子标志物。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通信栏目中,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他们研究了超过450名II级或III级弥漫性胶质瘤患者的肿瘤样本。结果发现,在17.4%的所谓“三阴性低级别胶质瘤”(即三种已知的胶质瘤生物标志物是阴性的)中,出现了TP53突变或组蛋白H3.3-K27M突变的过度表达。
该研究小组注意到,中国人群中的这两种突变似乎都预示生存时间较短,这表明根据这些突变来指导或设计三阴性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香港中文大学解剖和细胞病理系主任Ho-KeungNg等作者写道,“TP53和H3.3-K27M突变在三阴性亚组中的预后意义表明,需要检查这些生物标志物以进行更精确的预后预测,并且在将来可把患者分为更具侵袭性亚组或潜在亚组,以进行特异性治疗。”
TP53和H3.3-K27M突变可作为三阴性低级别胶质瘤的预后标志物
之前的低级别胶质瘤研究已经确定了五个分子亚型,其特征是染色体1p/19q共缺失,影响端粒酶编码基因TERT的突变,或IDH基因突变。
在这项分析中,Ng等人专注于没有发生任何这些改变的低级别胶质瘤病例。他们在459名成年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鉴定出超过30%的患者有所有上述三种生物标志物。另外,28.1%具有IDH突变,约6%具有TERT突变,超过9%的肿瘤具有影响IDH和TERT的突变。
尽管检测到这些和其他的遗传改变,但在分析的低级别胶质瘤病例中,有17.4%是染色体1p/19q共缺失、TERT启动子突变或IDH突变的三阴性,这个比例比其他人群中的更大。
研究人员对来自21个具有足够组织的三阴性病例(其中20个病例具有相对应的生存信息)的样品进行TP53靶向测序,结果在43%的肿瘤中鉴定出了TP53突变,尤其是在那些总生存时间更短的患者中。
该研究小组还发现,4个具有H3.3-K27M突变的三阴性低级别胶质瘤病例的生存时间缩短。这4个具有H3.3-K27M突变的三阴性低级别胶质瘤也出现了TP53突变,这些TP53突变几乎发生在相同的突变热点上。
作者指出,“之前大型中国低级别胶质瘤队列研究的主要分组依据是染色体1p/19q共缺失、IDH和TERT突变,我们的这项临床病理学研究扩展了低级别胶质瘤的分类,而且中国人群三阴性胶质瘤的发病率高于白种人。”
参考文献:TP53 and Histone H3.3 Mutations in Triple-Negative Lower-Grade Gliomas. N Engl J Med 2016; DOI:10.1056/NEJMc1610144
(责任编辑:s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