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久前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案例。一张闪光灯下拍的照片,竟成为了挽救孩子性命的关键。在下面这张手机拍的正面照中,母亲 Julie Fitzgerald 发现,儿子的右眼照成了「红眼」,而左眼却泛着诡异的白色。带着疑问,母亲先是在互联网上搜索,随后向医生求助。儿子最终被确诊为左眼的视网膜母细胞瘤,通过手术摘除了左眼,保住了生命。图片来自:wrex.com什么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简称 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有 95% 的病例在 5 岁之前发现 [1]。它可以发生在单眼,也可以两个眼睛同时或者一前一后地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恶性肿瘤,它很容易向周围器官蔓延或者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播种」。眼球是通过它后面的视神经,直接连接到脑部的;肿瘤细胞也很容易通过这个桥梁,直接长到脑子里面去,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这是它最可怕的地方。目前认为,这个肿瘤组织是由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 失活引起的。RB 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抑癌基因」,顾名思义,它有阻止细胞发生恶性改变的作用。当 RB 基因和通过它生产的蛋白质失活,受到影响的细胞就会不受控制地、不正常地增长,最终引发肿瘤。这种基因异常,可以是遗传来的,也可以是由于基因「自己坏了」——也就是基因突变而形成。不过,即使家里没有其他患者,也有可能是「遗传型」的。闪光灯下就能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吗?用闪光灯拍照时,如果人眼直视光源,往往会出现「红眼」,就像本案例中小孩的右眼一样。这是在圆形瞳孔区域里可以见到的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的橘红色反光。而长在视网膜上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其颜色通常是灰白色或黄白色的。若有强光从瞳孔进入,反射回来的光就接近白色了。因此,这种现象叫做「白瞳症」或「猫眼」。这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即使在光线弱时,一些细心的家长也可能发现这一异常。不过,要通过这些方法发现它,是有前提的:只有当肿瘤体积足够大,并且足够靠近眼球的中心轴,才可能形成明显的白色反光;否则可能被其他正常组织的红光掩盖。所以,让医生在眼底镜下检查,才是最靠谱的办法。另外,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还可能出现看不见东西、斜视、眼睛红、眼睛痛、甚至眼球突出、眼睑红肿等表现,但通常比「白瞳症」更晚发现。 「白瞳症」一定是肿瘤吗?对于儿童,眼睛的异常往往依靠家长发现,「白瞳症」一般特指发生在儿童瞳孔区的变白。白光可以来源于其他异常组织和部位。也就是说,除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白瞳症」的可能病因还有很多,常见的有:先天性白内障;眼内炎;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视网膜脱离,包括原发性的视网膜脱离,或者由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Coats 病等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怎样及时发现?1. 哪些人更容易得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其子女有 40%~50% 的患病可能。对于以下高危人群,有较严格的随访要求,一般要求每 3 个月检查一次,长大后可适当减少复诊频率:已经单眼确诊视网膜母细胞瘤而另一个眼暂时正常的;直系亲属,比如爸爸妈妈或兄弟姐妹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建议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了解其他需要随访的情况。不属于高危人群的孩子,也可能患上非遗传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2. 家长怎样及时发现?目前没有明确的预防方法,只能尽量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家长应该做到这几点:孕妇定期产检以及新生儿眼部检查一定要做;尽早教会小孩看视力表;注意观察小孩有无「白瞳症」,眼睛突,或者只用一个眼看东西,只要挡住那个眼睛就哭闹等异常;应清楚了解家族内有无该病患者;最后,一旦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诊。如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 很多医生在接诊时见到的情况让人痛心:肿瘤已经发展到难以收拾的程度,甚至把眼球撑到比鹅蛋还大,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明明早就确诊,很可能通过摘除眼球就治好了,一些家长却没有听从医生建议,反而去四处寻找「偏方」,或者直接放弃治疗,直到肿瘤扩散,小孩痛苦不已地离世。 目前,摘除病变的眼球仍是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当然还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治疗方案。类似文章开头提到的,依靠「白瞳症」发现的肿瘤,体积往往已经比较大,眼睛往往也丧失了看东西的功能。好在,另外一个眼睛暂时没有发现异常。这时,手术摘掉患病的眼球是最佳的治疗方案,有时还需要联合化疗等方法。若能早期发现,可能有机会在摘除眼球之前,尝试其他的保守治疗方法。如果足够幸运,不但可能保留眼球,甚至还可能留有一部分视力。在英国近来的报道中,规范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 5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 99%,是儿童肿瘤里面最高的 [2]。在我国的一项研究中,这一数据也达到了 78.79%[3]。应该说,考虑到我国很多小孩发现时间较晚,这样的治疗效果还是相当好的。责任编辑:季灵艳参考文献:[1] Young JL, Smith MA, Roffers SD, et al. Retinoblastoma. SEER Monograph. 1999: 73–78[2] Jenkinson H.Retinoblastom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the UK perspective.Arch Dis Child. 2015 May 4.[Epub ahead of print][3] 刘万丽,吴中耀,杨华胜,等.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生存率和预后因素研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5):597-602.该文章独家授权丁香园使用,拒绝其它任何形式的转载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扫描上面二维码在移动端打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