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豇豆疫霉
学名:Phytophthora vignae
定名人:Purss
详细信息:
- 中文名称(Chinese Name):豇豆疫霉
- 属名(Genus):Phytophthora
- 种名(Species):vignae
- 学名(Scientific Name):Phytophthora vignae
- 定名人(Author):Purss
- 参考文献(Reference):Qd J. Agr. Sci. 14: 141. 1957; Bull. Div. Pl. Ind. Qd
p.107. 1957; Huang & Qi, Acta Phytopath. Sin. 14(4): 194. 1984. - 世界分布(World Distribution):中国、以色列、澳大利亚。
- 图像(Image):tu92.jpg
长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L.)
Fruw.:广东广州(黄健坤、戚佩坤,1984)。
吴玲忠(1989)报道,Phytophthora vignae
Pruss在上海也生于长豇豆上;高清文、
吕理 (Kao & Leu,1977)和何汉兴(Ho,1990)报道
在中国台湾寄生于豇豆Vigna sinen-
sis(L.)Endl.上。
在CMA培养茎上菌丝体生长茂密;菌丝无隔透明,粗4-7μ
m;菌丝膨大体不规则
结节状。在皮氏液中形成大量孢子囊,孢囊梗不分枝,与
菌丝无明显区别。孢子囊多为
卵形,椭圆形或倒梨形,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在PDA上
为21-42μm×10-19μm,平
均28.1μm×16.3μm,在豇豆病荚上为35-57μm×
25-38μm,平均53.0μm×33.8μm,
长宽比值为1.4-2.2,平均1.65;绝大多数无乳突或无明
显乳突,平均高0.57μm;成
熟后不脱落,具内层出现象。未见厚垣孢子。在OMA上形
成大量有性器官,藏卵器近球
形,无色,直径24-38(平均28.4)μm。雄器近球形,围
生。卵孢子近球形,淡黄色,
平滑,18-25μm×14-24μm,平均23.0μm×20.8μm。
[根据黄健坤、戚佩坤(1984)的
描述]
豇豆属Vigna sp.上的疫霉已记载的主要有引起茎腐的
Phytophthora vignae
Pruss,此菌于1952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豇豆Vigna
sinensis(L.)Endl.上发现,1957
年Pruss将其命名为P. vignae。此外,有引起红色茎溃疡
的P. cactorum(Lebert &
Cohn)Schroter。P. vignae孢子囊绝大多数没有乳突,
极少数乳突很不明显,与P. cacto-
rum乳突明显不同。本菌与P. drechsleri Tucker的主要
区别在于后者寄主范围较广,在
自然界可侵害茄科的马铃薯、番茄、葫芦科的黄瓜、西瓜
、藜科的甜菜等,而不侵害豇
豆。P. vignae的寄主范围很窄,在自然界只侵害豇豆属
Vigna;人工接种可侵染巢菜、
茄果、苹果和马铃薯块茎;不能侵染大豆、绿豆、赤豆、
豌豆、蚕豆、黄瓜、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