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律草假霜霉
学名:Pseudoperonospora
huuli
定名人:(Miyabe & Takahashi) Wilson
详细信息:
Peronoplasmopara
humuli Miyabe & Takahashi, Trans. Sapporo Nat.
Hist. Soc. 1: 153.
1906.
Pseudoperonospora celtidis(Waite) Wilson var.
humuli Davis, Sciense N.S. 31: 752.
1910.
Plasmopara humuli (Miyabe & Takahashi) Skalicky,
Preslia 38: 126. 1966.
- 中文名称(Chinese Name):律草假霜霉
- 属名(Genus):Pseudoperonospora
- 种名(Species):huuli
- 学名(Scientific Name):Pseudoperonospora
huuli - 定名人(Author):(Miyabe & Takahashi) Wilson
- 参考文献(Reference):Mycologia 6:
194, 1914; Tai,
Sylloge Fungorum Sinicorum. p. 45. 1979;
Waterhouse & Brothers, Mycol. Pap.
No. 148. p. 15. 1981. - 世界分布(World Distribution):中
国、日本、比利时、乌克兰、立陶宛、吉尔吉斯斯坦、英
国、阿塞拜
疆、法国、波兰、格鲁吉亚、罗马尼亚、美国、哈萨克斯
坦、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挪威、
捷克、俄罗斯、意大利、德国。 - 图像(Image):tu199.jpg
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吉林长白(
MLSAU 1684);黑龙江(MLSAU 2224);
浙江(MLSAU 1681);河南安阳(MLSAU 1685);新疆奎
屯(MLSAU 2493)。
律草Humulus scandens(Lour.) Merr.:北京(
MLSAU 1683);黑龙江哈尔滨(ML
-SAU 1686);河南(MLSAU 1682);四川雅安(MLSAU
2212),南坪(MLSAU 1635),
汶川(MLSAU 2432)。
据戴芳澜(1979),还分布于河北及吉林省。
病斑生叶上,为叶脉所限,多角形,淡黄色至淡褐色,直
径1-3mm。霉层叶背生,较厚密,暗灰色。
孢囊梗常2-4枝从气孔出,高265-450(平均332)μm,主
轴长200-295(平均250)μm,占全长的(3/5-)
2/3-4/5(-9/10),粗4.5-9(平均5.5)μm,基部略扩
大,上部叉状分枝3-6次,末枝直或稍弯曲,长3.3
-18(平均7.6)μm。孢子囊卵形或椭圆形,淡紫褐色,
有乳突;在啤酒花上长17-32(平均25.5)μm,宽
13-20(平均16.2)μm,长:宽=1.56;在藤草上长
13-16(平均23.0)μm,宽10-20(平均15.5)μm,长:
宽=1.5。卵孢子未见。
1906年,病菌首次在日本以Peronoplasmopara humuli
Miyabe & Takahashi的
名称报道。 1910年Davis在美国作了记录。 1914年
Wilson将这种菌的属名改正为Pseu-
doperonospora。1920年在欧洲最先发现于英国野生的啤
酒花上。但从1923-1926年,短
短的几年间,它几乎遍布于全欧洲,并引起了栽培啤酒花
的大量损失。据估计,德国1926
年因霜霉病,啤酒花损失约值3000万马克。它侵染啤酒花
有全株性系统侵染和局部侵染
二种情况,以前者损失较大。据新疆报告(舒达银,
1983),当枝叶发病率达81%、花蕾
发病率为76%时,减产可达20.1%。
Salmon & Ware(1928,1929)在英国发现
Pseudopercaospora humuli (Miyabe &
Takahashi) Wilson能侵染野生的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
L.。继后又作了相互交叉接种,
也获成功。Hoerner(1940)在美国用栽培啤酒花上的菌
,接种大麻属Cannabis、朴属Celtis、
荨麻属Urtica植物也获成功。他认为,命名为
Pseudoperonospora cannabina (Otth) Curzi,
P. celtidis(Waite) Wilson, P. urticae(Libert ex
Berkeley) Salmon & Ware的菌,应
分别是一些生理小种。
大麻属和律草属都同为大麻科植物,寄主亲缘关系很
近,但在这2属上寄生的假霜霉菌,
形态是不相同的。1928年Jaczewski(ЯчeвсКий)
就曾经指出,这两属寄主上的假霜霉,
在孢囊梗的分枝及孢子囊的形态学方面区别很明显。
Waterhouse & Brothers(1981)在关于
Pseudoperonospora的专著中,较详细地比较了这二属寄
主上寄生的假霜霉的差别,她们提到
大麻假霜霉孢囊梗最大宽度6μm,分枝较少,只偶尔达第
三次分枝,律草上的菌孢囊梗宽度可
达7.5μm,分枝可达4次,孢子囊的体积比大麻假霜霉的
要小些,宽度比较窄一些。据我们观察,
二者孢囊梗的分枝次数,孢子囊的体积确有差别,但是孢
囊梗的宽度及孢子囊的长宽比值方面差
异不明显。我们的研究结果,与Ito(1936)的报告比较
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