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假花耳属
学名:Dacryopinax
定名人:Martin
详细信息:
Guepinia auct. non Bast. 1812 nec Fr.1825.
- 中文名称(Chinese Name):假花耳属
- 属名(Genus):Dacryopinax
- 学名(Scientific Name):Dacryopinax
- 定名人(Author):Martin
- 参考文献(Reference):Llovdia 11:116.1948.
担子果散生、群生或丛生,具柄和菌盖,菌盖匙状、花瓣
状、扇形、盘状、斜盘状,边缘波状或浅裂。胶质。子实
层单侧生,光滑或具皱褶,罕周生。柄及不育面覆盖有薄
壁或厚壁、圆柱状或膨大的、具隔的皮层菌丝,近栅栏状
排列或不如此。菌丝薄壁或厚壁,同型组织,锁状联合存
在或缺如。原担子圆柱状或近棒状,成熟后叉状。双核化
侧丝存在或缺如。担孢子圆柱状,弯圆柱状,长卵形或长
椭圆形,有时近卵圆形,具隔。以分生孢子和(或)芽管
萌发。
Dacryopinax由Martin(1948)建立,模式种为Guepinia
elegans Berk. et Curt.。同时将Merulius spathularia
Schw.和Guepinia fissa
Berk.也组合到该属中。Guepinia这一属名是Teesdalia的
晚出同名。该属以具柄和匙状、斜盘状或花瓣状的菌盖以
及子实层单侧生和相对不特化的皮层菌丝为鉴别特征。值
得注意的是Dacryopinax spathularia的担子果有时具柄
和多少羊肚菌状的,子实层周生,内部结构似乎也类似于
Calocera。Donk(1941), Nannfeldt(1947),
Kennedy(1958),
McNabb(1965)都指出了这点。DonK(1941)建议将
Dacryopinax合并到Calocera中。Nannfeldt(1947)认为
该属与本科其他属有足够的区别,应将其保留下来。
Kennedy(1958), McNabb(1965)接受了Nannfeldt(
1947)的观点。我国的标本中,Dacryopinax
spathularia呈典型匙状、花瓣状,子实层单侧生,所以
作者沿用了McNabb(1965)等的意见,承认
Dacryopinax为一个独立属。
在属的描述中,作者定义该属的子实体由薄壁或厚壁
菌丝同质地构成,这一特征在我国的标本中未能体现,我
国发现的种的内部组织结构均为薄壁菌丝,没有由厚壁菌
丝构成的种,但这一特征确实存在, Kennedy(1958),
McNabb(1965)等的工作都证实了这一点。具有该特征的
种有Dacryopinax indacocheae Lowy,D.elegans(
Berk.et Curt.) Martin,D.dennisii McNabb,这些种在
我国尚未见到。
至今世界上已报道约13种,我国有5种。
模式种:Guepinia elegans Berk.et
C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