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发现复杂疾病易感基因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是我省卫生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体现,标志着我国及山东省在麻风病易感基因研究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本报济南12月17日讯 让人闻之色变的麻风病不仅仅是传染病,而且还跟遗传有关。17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山东省皮防所所长张福仁率领的研究团队,采用国际最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对11400名麻风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研究,发现7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麻风病一级预防取得突破,并为未来的基因治疗麻风病奠定了基础。
“全球每年增加新病例20万例,中国每年增加1600到2000例,而山东省每年新增50到70例,因此麻风病是重点防治病之一。”张福仁介绍。
该研究是由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所属的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张福仁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联合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学军教授团队和新加坡国立基因研究院刘建军教授团队,历时三年完成。
张福仁介绍,本研究共鉴定了麻风病的7个易感基因,这些易感基因形成一个交互作用通路,首次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了麻风病的发病机制。本研究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传染性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7个易感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及少数民族种群(苗、彝、壮等)中均得到证实,这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易感个体的筛查具有重大意义。
“之前很多人以为麻风病是由麻风菌感染易感个体后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而导致的,但通过发现这7个易感基因,可以了解到麻风病不仅仅是传染病,还是一种遗传病,应该说麻风菌和基因遗传的原因各占一半。”张福仁说,比如有的麻风病人与健康的伴侣结婚多年,但并没传染到对方身上,由此可见该病在遗传基因方面存在易感人群。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麻风病一级预防的空白。但至于遗传几率多少,张福仁表示,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包文辉告诉记者,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发现复杂疾病易感基因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是我省卫生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体现,标志着我国及山东省在麻风病易感基因研究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极大地提升了我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