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关于雌雄同体的“疯克鸡”的文章改变了人们对性别特征决定因素的看法。科学家发现,鸟类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有决定性别的过程,性别并不只由性腺决定,而哺乳动物也有可能存在这种现象。
究原因
细胞DNA决定雌雄
“基因会指挥细胞发育成卵巢或睾丸,分泌雌性或雄性激素。如切除器官施以相反的激素,个体就会‘改变性别’。”
这绝不止是一个“猎奇性”的发现。爱丁堡大学的克林顿(MichaelClinton)说:“这项研究完全颠覆了关于鸟类性别的认识。我们现在相信决定性别发育的因素根植于雄性和雌性的细胞中,最终的决定因素是性别基因如何表达。”
决定哺乳动物性别特征的是激素。如果细胞接触到的雄性激素占压倒性优势,就会向雄性化的方向发展;而如果细胞接触到的雌性激素占压倒性的优势,就会向雌性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基因又起什么作用呢?原来,在胚胎发育的某个阶段,基因会“指挥”一组细胞发育成卵巢或者睾丸,开始分泌雌性或者雄性的激素,这些激素让其他的细胞产生雄性或者雌性的特征。如果切除这些器官,并施以相反性别激素,哺乳动物会显现出相反性别的特征。
“疯克鸡”的性腺早就开始分泌激素,细胞仍然“我行我素”,所以决定性别特征的应当是细胞包含的基因,而非激素的影响。杜克大学的巴斯克和凯佩尔说:“新的研究表明,对于鸟类来说,在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有决定性别的过程,性别并不只由性腺决定。”所有的鸟类都应当有这种特征,而“疯克鸡”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融合现象,身上具有两种基因,无意中暴露了这个秘密。
巴斯克和凯佩尔表示,现在的大问题是鸟类的这种性别发育模式是否也会出现在其他的脊椎动物身上。而克林顿推测说:“我们相信所有的鸟类,可能还有比较低级的脊椎动物,会有这种‘细胞性别’的现象。哺乳动物的细胞可能也有这种现象,但它被激素的作用压倒了。”
谈延伸
孕期食谱影响胎儿性别?
“怀孕时食用高脂肪食物固然可能提高生男孩的比率,但同时也提高了生出患病女孩的比率,这是相当危险的。”
无独有偶,3月8日的《美国科学学院进展》网站的一篇文章称,母亲怀孕时的食谱会对雌雄胚胎产生不同的影响。
哥伦比亚大学的生殖生物学家罗森菲尔德在论文中说,雌性胚胎所在的胎盘对母亲的饮食更加敏感,受雌激素的影响时,会分泌出雌激素受体蛋白,有可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罗森菲尔德的小组给老鼠准妈妈们准备了3种食谱:超高脂食谱、一般鼠粮和超低脂食物。当老鼠准妈妈吃标准鼠粮时,在雌性胚胎所在的胚盘,雌激素受体蛋白活性比雄性胚胎所在的胚盘更强;当吃高脂肪的食物时,这种差别更加明显。这说明雌性的胚胎更容易受害于激素紊乱。
这项研究有助于解决一个谜题:为什么母亲的食谱可以改变男女出生比率,并且导致出生后子女的健康水平的不同。之前的研究显示在受孕前后食用高热量食物的母亲更容易生男孩。但科学家指出,用这种方法来保证“生男孩”是不可行的,因为胚胎的性别在受孕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食谱只是会改变胎盘的环境,影响胚胎的成活率。在怀孕的时候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固然可能提高生男孩的比率,但同时也提高了生出患病女孩的比率,这是相当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