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传感器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结构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大大推动了对基因的研究。基因的分离及分析在卫生防疫、医学诊断、药物筛选以及毒理研究等环境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众多的新兴生物技术,为发展高灵敏、高特异的实用型生物分析检测注入了活力。DNA传感器就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尝试,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单、并具有分子识别功能,是当今生物检测技术的前沿性课题。
传感器研究已经有较长时间,其目的是将检测方法和检测工具(仪器设备)合二为一,制成便携、适用的微型自动化检测工具。传感器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即识别器和换能器,识别器主要用来感知样品中的待测物质,换能器则是将识别器的感知信号转化为能检测的电信号。根据识别元件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不同种类,例如以化学反应为识别信号的化学传感器、以抗原抗体识别为主的免疫传感器、以基因杂交识别为主的DNA传感器等。
DNA传感器的设计原理是在电极上设计微小的DNA杂交反应池,换能器杂交过程所产生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以便检测。根据换能器原理不同,又可以将DNA传感器分为不同类型,如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压电式DNA传感器等。
近年来DNA传感器的研究具有长足的进步。使用磷酸缓冲体系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线性范围达到10-13~10-7g/ml,并在10-13级上对特定基因可进行定量分析。而光纤传感器可以同时分析多种DNA序列,并证明可以微态化实现高通量检测。压电晶体DNA生物传感器在基因杂交后其质量变化引起共振频率的明显变化,利用该频变可定量检测DNA。
虽然DNA传感器作为前沿性的检测技术,还有不足,目前应用面相对较窄,但其宜于微型化、自动化,具有很高的商业前景而受到人们关注。今后研究和应用拟将扩展到临床检验、食品卫生检验、环境检测、基因治疗和药物筛选等方面。特别是当光纤传感器微型化并与芯片技术相结合形成高通量检测后对于预防医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高度微型化、自动化的特点为人群普查、传染源过筛等提供了现实性意义。高通量的检测为及时发现潜在疫情,及时防疫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且对于新型传染性疾病的病原研究也有积极意义,今年美国华裔科学家就用芯片技术发现了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冠状病毒的相关性,为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