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人类个体基因随着年岁而变化,而人类的衰老与环境和营养摄取等因素有关,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像癌症这样疾病多发生在年长的人身上。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安德鲁·芬恩伯格(Andrew P. Feinberg)和同事在实验中着重研究了甲基化——一种特殊的表观遗传标记。他们发现人类DNA上的表观遗传(epigenetic)化学标记一生中都不断变化,并且变化程度在家庭成员之间是相似的。科学家据此认为,表观遗传特征虽然不能进行严格意义上的遗传,却能够被我们的遗传组成所影响。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疾病易感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25日出版的《美国医学协会期刊》(JAMA)上。
芬恩伯格说:“我们开始看到表观遗传占住现代医学的中心,因为它们在变化。表观遗传可能在疾病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如糖尿病、孤独症和癌症。”
科学家分析了来自冰岛的600份个人DNA样本,分别于1991年和2002年至2005年间采得。研究人员测量了111个样本中每个样本的DNA甲基化总量,并比较了同一个人的采自2002年至2005年间和1991年的DNA甲基化总量水平。
结果发现,在这大约11年的时间跨度中,大约三分之一个体基因的甲基化总量水平发生了变化。不过,变化的方向并不一致——一些人的甲基化总量增加,另一些人的则减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丹尼尔·法林(M. Daniele Fallin)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随时间发生的可检测的变化,它向我们证明了个体的表观遗传特征确实会随着年龄而变化。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变化的原因和方式,但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可遗传’的,并将可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家庭更易患某种疾病。”
研究人员随后又测量了从美国犹他州拥有北欧和西欧血统的人身上采集的DNA样本,这些样本的采集时间跨度为16年,最后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不过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同一家庭内的成员之间倾向于拥有同一类型的变化——如果一个家庭成员随着时间丢失了甲基化,那么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发生类似的丢失。
法林说:“我们目前还无法弄清这对健康和疾病意味着什么。不过我认为这十分令人感兴趣,因为表观遗传变化可能是环境、衰老与疾病的遗传风险之间重要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