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DNA实验室在全区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次利用亲缘关系推断嫌疑人破获命案;第一次从微量细胞检材上检验出DNA破获命案;第一次利用家系排查认定嫌疑人破获命案;第一次利用Y染色体检验技术破获命案……昨天本版《DNA技术创佳绩》报道了市公安局DNA实验室在首次全国公安机关DNA实验室等级评定中,被评为“全国二级DNA实验室”的有关内容,引起了读者的关注。DNA在侦查破案中,特别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记者就此为您解读其中的一些“DNA故事”。
DNA在破案中屡建奇功
DNA与指纹一样,是人类个体的唯一特征,在侦查破案中有着广泛用途。2000年10月,市公安局投入70余万元引进法医DNA检验鉴定系统,在刑侦支队建立法医DNA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如今已有10年之久。DNA这位“幕后神探” 让那些妄想成为漏网之鱼的犯罪分子在其雪亮的眼睛下无处遁身。
2009年10月30日,河池市南丹县一旅店内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一名女住客被害。由于河池市公安局当时尚无检测能力,办案民警遂将在现场提取到的物证送到柳州检验。DNA检验人员经过细致检验,从送检物证中检出两名男性的DNA,并录入DNA信息系统。2010年1月30日,DNA检验人员通过查询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应用系统,发现“南丹案”一名嫌疑对象的DNA数据,与今年1月26日发生在湖南省浏阳市一家旅店内的抢劫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的DNA数据相同,成功串并案件。不久后,浏阳市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孟扎力,通过DNA串并,“南丹案”告破。
今年1月4日中午,在柳城县马山乡八甲村委大岭屯一暗沟里发现一副已呈白骨化的人体尸骨,尸骨的头颅和颈脖处残留有绳索。从藏尸的隐密性来看,这很有可能是一起杀人弃尸的恶性命案。柳城县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在八甲村委以及周边村屯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走访。据八甲村委新村屯一村民反映,该屯妇女乔某2008年10月突然消失了,春节、清明等重大节日也没人见过她,其丈夫乔少忠称其已外出打工。柳城县公安局技术人员将尸骨送到市公安局DNA实验室检验,经检验死者确系乔某。
民警调查发现,在乔某失踪后,其丈夫乔少忠行为异常。2008年12月左右,乔少忠丢下年老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儿子到广东省东莞市打工,之后长达一年多都不跟家人联系。今年1月7日,民警到东莞市欲对乔少忠调查,发现乔少忠已经离开,厂方称乔小忠讲他的老婆死了要请假回家。1月8日中午,民警在乔少忠的家中将其抓获。经审讯,乔少忠供认了杀妻埋尸的犯罪事实。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有关人员介绍,2008年至2009年间,DNA在侦破命案中发挥作用共有126起。目前,DNA技术已成为法医物证检验鉴定的前沿和核心技术,成为攻克疑难案件、提高侦破效率和保证办案质量的一名“幕后神探”。
DNA避免生下中重度地贫儿
DNA除了在刑侦方面发挥作用,也越来越多地介入普通人的生活。DNA研究在医学上的应用,能增强预防治疗疾病的能力,也为有效防止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多年来市妇幼保健院、市工人医院、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不少市民和患者受益。
2002年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市人群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比例为17.97%。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筛查中心主任蔡稔介绍,如果夫妻双方均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那么下一代患中重度地中海贫血的几率为25%。患中重度地中海贫血的患者要么在幼年期就夭折了,要么需要输血才能维持生命。为了防止这样的不幸发生,婚检非常重要。目前我市实施了免费婚检,柳北区、城中区将地中海贫血筛查列入了免费项目,当筛查出疑似地中海贫血,就要进一步检查基因,从而确定是否真正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据了解,携带隐性地中海贫血基因的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只有当夫妻双方都携带地中海贫血隐性基因,才有可能生出患地中海贫血的孩子。当婚检查出夫妻双方都携带地中海贫血隐性基因,就可采取早孕、中孕、产前等取羊水或脐带血进行DNA诊断来检查胎儿是否患地中海贫血,如果胎儿患中重度地中海贫血,就采取流产、引产等方式避免降生。现在平均每个月在我市妇幼保健院做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的数量有500例。
DNA检测少数民族BK病毒感染率
近年来市工人医院有10多项科研成果与DNA研究有关,许多项目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例如从2006年至2008年,市工人医院科研组检测广西瑶族、侗族、苗族、壮族各500例以上少数民族健康成人外周血白细胞样本中的BKV-DNA,了解这些少数民族健康成人BK病毒(BKV)的感染率。检测广西瑶族、侗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健康成人外周血白细胞中BK病毒(BKV)的感染率,并统计分析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BKV-DNA的检出率及其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掌握我区人员BKV的携带情况,对BKV阳性患者及时干预治疗,减少肾功能不全患者,或是泌尿系统患者的并发症,减少BK病毒相关的移植肾病的发病率、进而降低肾移植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少数民族肾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移植存活率提供理论依据。又如,市工人医院从2000年起用8年时间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蝎毒的抗瘤作用机制取得突破。课题组多角度、多层面对蝎毒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还从动物实验证实蝎毒能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并延长生存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端粒酶及逆转录酶的活性等。这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DNA为有效防病提供依据
从2004年至今,市人民医院共有9项科研成果与DNA研究有关,这些课题为《柳州地区G-6-PD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关系的研究》《广西壮族群体DIS80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HPV16、18DNA及E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等。其中《柳州地区G-6-PD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关系的研究》在644例新生儿黄疸病儿中,筛查出44例柳州地区籍G-6PD缺陷研究对象,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G-6PD基因突变检测,并观察黄疸诱因、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程度,贫血程度,有无核黄疸指标,将基因突变型与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本地区G1388A基因型的黄疸持续时间较长、黄疸与贫血程度较重、1388位的突变可能与重型新生儿黄疸有关的相关参数,为有效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